七一社区        注册

大智慧和智慧之源——《长征:国家史诗》序言

公方彬

2016年06月07日09:08   来源: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大智慧和智慧之源——《长征:国家史诗》序言

  封面图(注:出版时有删节)

 一幅幅哪怕有点模糊的图片,仍能再现恢宏的历史画卷!

  一次次战役战斗的简述,亦能重现曾经的辉煌,还能激起胸中久违的英雄气!

  近百年前的那次长征,几近于“迷”。拖不垮打不烂,超常的艰韧顽强是迷,置死地而后生是迷……。

  因为是迷,而让世界着迷。美国学者格里菲斯说,红军长征较之公元前400年一万希腊人从波斯到黑海的撤退,是“一次更加雄伟的壮举”;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说:“我是沿着长征路线来朝圣的”……。

  因为是迷,而让对手多方求证。张学良感慨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时说:一是红军能打。自己的队伍与红军在陕北会战,面对装备不足的红军,两师人马全军覆没。二是红军顽强。自己是带兵人,深知带兵之不易,红军经过前有堵,后有追的二万五千里,没有垮,没有散,带兵的人是利害的。三是红军内的党组织结构也很利害,也有老百姓的基础。

  一支由“泥腿子”组成的军队,因何取得如此之功绩,以至于让对手乃至世界叹服?那种远超对手的力量和智慧来自哪里?

  来自先进的理论及其基础上形成的坚定执著的信仰。信仰可以生成力量,激发智慧。如孙中山所言:“一种思想生出信仰,再有信仰成为力量。”由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支撑的精神大厦,是一种全新的与宗教信仰迥异的精神世界。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世界而化作政治信仰,进而让这支军队独具特色。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红军就像个火炉,俘虏兵过来后迅速融化了”。

  来自一批最具牺牲精神的领导者及其生发出来的感召力。无私才能无畏,牺牲精神越强,越能激发强大的智慧和力量。公认的世界最具智慧的民族是犹太民族,这个民族创立了世界第一个“一神教”——犹太教,因为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而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进而产生巨大创造力。全世界犹太人仅有1600万,然而,诺贝尔奖获奖者中,有四分之一是犹太人。看一下红军,那些最早走上革命道路者,或者说其中的领袖人物,基本都是拥有强大牺牲精神的“首义党员”。澎湃牺牲时33岁,在他决定革命之时,就作出让世人惊诧的举动——把家中房契地契一把火烧掉——全部送给当地农民。有了这样的彻底而又决绝的牺牲奉献,自然生发不竭的力量和智慧。

  来自新利益关系的厘定及其基础上生成的汰弱留强机制。红军和军阀军队的最大差异,在于从根本利益关系上作出新设计、新界定,因此让新生的农民队伍实现历史跨越,真正克服封建军队、军阀军队的弊病。比如,军阀军队普遍消极避战,原因在于利益集中在少部分人,甚至是军阀头子,并且利益予夺决定于人枪数量,打成光杆司令利益全无,这决定了消极避战带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从政治上组织上实现的突破,厘清指挥员与官兵的关系,部队与党和人民的关系,因为部队不是指挥员个人的,且价值实现于为人民利益而战,战役战斗牺牲再大,只要满足的是根本利益和根本目标,指挥员都会受到褒奖,这就是红军争打硬仗和敢于牺牲的根本原因。如此,必造就红军愈战愈强,军阀军队愈战愈弱。

  ……

  历史已经远去,辉煌只能是过去,但内含的规律与昭示意义永不消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重新焕发红军长征精神,十分重要,十分必要。这大概是编者编纂这本画册的初衷和价值所在。

  是为序。

  2016年4月29日于国防大学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公方彬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