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梦想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反映的是一种价值追求,中国梦寄托着中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价值期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揭示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又明确指出:“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由此可见,“中国梦”是复兴梦,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已经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这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形象地把这个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十分明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标志。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复兴梦就是现代化之梦。
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其核心价值追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能够沉湎于西方价值体系,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国情、文化传统和制度实践,对现代化建设提出自己的价值尺度,创造属于我们的新型现代化。中国梦的真正魅力,在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在于这种现代化模式所蕴含的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13亿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是对于现代化国家理想形态的价值表达,它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体现着当代中国人对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所作出的独特回应与独立思考,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对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设定,标示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引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指南。
富强: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之一
“富强”指的是经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争取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富强首先包括国家综合实力的壮大,具体体现为国家拥有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富强还包括人民生活的富裕与幸福。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所以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国家的强盛是为民造福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实现富强的最终目的是增进全体人民的共同福祉。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价值观念的背后都有其社会性质和历史性质。把富强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的首位,既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遵循和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植根于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现实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的基础上,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目标,这也是首次把富强、民主、文明三个词相并列,并把富强放在首位,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加以提出。这个表述持续了20年,直至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至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最终形成。富强居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首位的次序没有改变。党的十八大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词概括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价值意蕴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则进一步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称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
我们坚守“富强”这一首要价值追求,就要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之路,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富强起来,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利益及其实现是任何社会主体活动的主要动因,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物质保障。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消除旧式分工,克服人的片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正是这样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必须以富强为首要目标。所以我们现阶段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上的富强,是解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物质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前提。
我们坚守“富强”这一首要价值追求,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富强的要义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否则,只能是共同贫穷;但如果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推进共同富裕的步伐却停滞不前,就会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乃至社会稳定,进而束缚和妨碍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仍有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决不能因为现在国家经济总量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而忽视富强的价值取向。事实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还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现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4年的时间,已经到了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重大课题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民主: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之二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把民主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现代化,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在内的社会转变过程,是走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早在1981年,邓小平在谈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时就指出,“搞中国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新提法就是建立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人民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只能是少数人享有的民主。西方的选举制度和代议民主在现实中往往受资本和金钱主导。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就以推翻专制和剥削制度,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为己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争取实现人民民主而不懈奋斗。人民民主的旗帜是党走向未来、民族走向复兴的光辉旗帜。
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念,又是一种政治实践和制度安排。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抽象的、绝对的民主,没有一成不变的民主发展道路和民主模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实际决定的。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立足于国情、立足于实际、立足于实践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样一套制度安排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创造性实践,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建构实践及其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值得世人关注和研究。
当然,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十年“文革”期间,我们在民主问题上发生过重大失误,推行以群众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所谓“大民主”,致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和损失,人民民主权利受到恣意侵犯和践踏。这个教训极为深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同时,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力推动了人民民主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前景。
文明: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之三
“文明”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的文明则主要是指精神文明,特指思想上的进步以及文化上的先进。如前所述,富强作为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之一,是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在这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作为中国梦的价值追求,“文明”一词是特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
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一个新提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高度文明,就是人民要有理想,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守纪律,要有道德,要坚持我们历来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所讲的文明其价值内核实质上是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型现代文明。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条件下,物化成为人的存在的普遍现实,发展的目的与手段相互颠倒,工具主义使发展实践严重异化,导致了为发展而发展的逻辑谬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变成物与物的联系和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狭隘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成为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们精神生活的根本境遇。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代社会及其精神文明的重建,不仅有赖于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更依赖于特定社会制度的创新与价值体系的建设。因此,扬弃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推进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现代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培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反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狭隘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作为社会主义应有的原则,集体主义所指的应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真实集体”,而不是指任何旧的、形式上的“虚假集体”。例如家族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地方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它们虽然也常常打着“整体至上”的旗帜,但它们的各种“集体”其实不过是掩盖或放大了的少数个人私利而已。认清虚假落后集体形态的缺陷,摆脱它们的历史束缚,建立和造就真实的集体形态,正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当然,“真实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社会改造过程。社会主义集体存在的基础和历史使命,归根到底在于人民自己组织起来,去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和共同幸福。只有以“人民利益至上”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集体,而不是只为小集团谋利益的集体,才是最真实的集体。在这样的宗旨下,所谓“维护集体利益”就是具体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在现阶段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起坚实基础,使集体充分代表群众个人的共同利益,充分尊重、保护、调动和依靠个人的积极性,使个人充分认识和参与自己的集体,充分依靠集体的发展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要载体。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我们要大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几千年悠久文明传统的国家而言,首先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为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论”、“全盘西化论”等论调。同时,我们又要善于吸取外国文明成果的一切有益成分。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再造文化的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
和谐: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之四
“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是中国梦终极的价值追求。如前所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提法,明确把“和谐”和富强、民主、文明相并列,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这实质上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价值内涵的丰富和拓展。在现代化建设中注入“和谐”这一价值元素,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基于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历史反思,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现代化首先是以资本主义的历史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割裂、相对立,人变成“单向度”的人、物化的人,现代化成为“分裂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弊端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科学地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旨在重写现代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未来理想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它真正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种矛盾关系的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初始阶段,将为最终实现马克思描绘的未来理想的社会准备条件、提供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实现社会和谐这一价值目标的伟大实践。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都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开辟了通往高度和谐的未来社会的现实道路,但要实现理想的社会和谐,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很长时期的艰苦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现代化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统一起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相和谐,促进社会大系统有序发展、和谐发展,建设新型现代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价值共识。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全面提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将实现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目标。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致力于追求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不仅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准则,也是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处理国际关系的价值准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中国以何种方式实现这一雄心壮志,引起世界的关注。检视近代以来各个民族追求复兴的案例,战争是最为通行的方式。中国是重走别国的老路,还是另辟新路?在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拓展中,随着民族复兴问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人郑重昭告世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诉求,代表了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一个发展起来的强大的中国不是世界和平的威胁,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越强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就越强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改写了昔日大国霸权扩张的发展逻辑,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成功超越。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实际上代表着一套新的价值观念的成功,这也是中国梦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评论部)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