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也是普通社会成员,正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一个社会中,好官员的身体力行,会引领整个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政通人和。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注意到了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重要性,他说,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他实际上是说,领导干部是人民的一员,必须置自己于人民之中。
官员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民间长期流传“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说法,是社会对于官员社会角色的基本预期。荀子在《儒效》一文中说道,“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意思是,官员在位要为社会制定各种行为规范、制度纪律,通过行政管理使社会有序;不在位时,要不断修身养性,引领社会风俗。
吏治的基本价值在于“美政”和“美俗”。国学大师钱穆在其《晚学盲言》中也提到,中国传统政治对官员的要求是,“在朝美政,在野美俗”。对此,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理解:一是说官员在位时要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努力工作,即“美政”;不在位时,依然要严于律己、恪守规范、引领风尚,也即“美俗”。二是说官员工作时间要遵守纪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下班时间,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规定。“美俗”可以理解为首先自己严于修身,遵循社会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这种日常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的日常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这个问题上还必须汲取历史的教训。1991年,苏联在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效率低下和整个社会道德腐败的一片怨声中解体了。时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后来对这个时期的苏联官员和社会描述道,“偏执像冰冻的暴风雪一样掩埋了通往理智的道路。可悲的是,在我国,良知、灵魂、人身上的人性都受到了道德上的腐蚀”。足见官员道德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和影响。普京执政俄罗斯十几年后,在2012年谈到俄罗斯面临的挑战时依然强调,官员坐享其成、不思进取、腐败横生、抗拒变革,自愿成为“固步自封的老爷”,是俄罗斯发展中的一大挑战,必须高度重视。
一个社会若是缺乏道德,将难以为继;若是出现组织化、制度化的不道德,整个政治生活将难以为继;而组织化、制度化的道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公信力和官员的德行。
好官员必须摈弃不正确的“官念”
要注意到,当前一些官员的不正确道德观念侵蚀着整个社会风气,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有的干部认为有权力就应当有利益,有些人甚至利用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在这样的“官念”下,个别干部拼命地争夺权力、争夺利益、争夺地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一些干部有所收敛,不敢胆大妄为,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也发生了变化。不少干部对于职务晋升变得实在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去争权夺利,但是却又绕开责任和义务,走向为官不为。有的干部甚至希望找一个清闲、没有风险的岗位。例如过去城管很是吃香,是一个“肥差”,个别不自觉的干部利用这个岗位吃拿卡要。现在这个部门得到社会高度关注、媒体时时监督,有些人就感觉没有意思了,有的城管干部甚至要求组织部门把他们调出来,找个清闲的单位工作,有道是“无利不起早”。有的公务员对改革削弱自身既得利益不满,认为自己活没少干,过去可以谋取的一些好处现在却没有了。高压反腐、纠“四风”以来,吃喝嫖赌、收礼受贿受到限制,对此,一些人心存抵触,转而认为百姓的事少干一件是一件,不如少受累。这些说到底都是“官德”问题,对于整个社会,尤其是对基层社会带来了恶劣影响,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好官员首先必须是一个好人
一个好官首先必须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能够遵守社会规范的普通社会成员。按照这套规范,官员与其他人彼此之间开展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的秩序。这些年来,个别领导干部缺乏起码的做人准则,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工作单位和同事面前,道貌岸然、翩翩君子,业余时间则出入高档楼堂馆所吃喝玩乐、嫖赌俱全,成为典型的“两面人”,败坏了党风政风,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还有的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摆架子、耍特权,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
就人的本性来说,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综合体,人的骨子里包含着这两种基因,官员也不例外。关键是普通个体或官员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好的环境可以使二者平衡发展,坏的环境则可能使利己主义走向极致。
中国官员的道德文化和行为规范源于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生态,要挖掘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培育现实中优良的政治生态。为官不为与利益受损有关,也与人的惰性有关,与一些干部不能适应形势有关。因此,好官员必须不断加强修养,努力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必须改变固有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根据新形势进行思考和决策。
培养好人需要建设一个好社会
从政治生态看,随着反腐的深入,社会风气、官场氛围正在发生深入而激烈的变化,整个社会正在经历从“官贵民贱”到“官民平等”的心态转变。官员作为人民公仆必然被要求遵循官员的行为规范,按照社会对官员的评价标准行事。个别官员以权谋私、胡作非为、仗势欺人、鱼肉百姓等行为已不为人启齿,至少一些人已经有所收敛。过去,一些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不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轻者为了谋取干部福利和工资待遇,重者为了达到以权谋私的目的。现在,公务员作为一个职业而不是作为升官发财和享受特殊福利待遇的途径的观念在逐步确立。为官有为成为官场的基本职业准则,使得一些过去整日无所事事的官员感受到了压力。
从社会生态看,整个社会中官民关系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人们过去对于个别官员为所欲为、欺压百姓的恶行敢怒不敢言,现在则逐步变为通过舆论举报、媒体披露予以抵制。整个社会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于官员一味地羡慕和追逐,而是以平常心看待干部,看待社会中的各种职业选择,更加强调官民平等。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参考文献】
①[加]亨利·明茨伯格:《社会再平衡》,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年。
②[日]大前研一:《专业主义》,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