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郑剑:正确把握“三势” 坚定决胜信心

2016年05月10日18:4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这一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决胜阶段需要实干,需要信心。然而,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的同志定力不足、顾虑重重,信心不足、歧见纷起。排除干扰,坚定信心,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信心来自哪里?来自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更来自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信心,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三势”,就是我国当前面临形势、未来变化趋势、长远发展大势。

正确把握当前面临形势

现实是人们前进的基点、起点和立足点。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是我们制定政策、决定取舍的根本依据。今天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信心,首先需要正确把握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正确把握形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持客观、全面、冷静的态度。

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必须承认,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是影响人们认识和心态的最大因素。这并不奇怪。因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方面的形势,进而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心态。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增速变化,由前些年几乎是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变为7%左右。前后对比,有的同志感到看不清楚,认为经济出了问题,并由此产生某种疑虑和忧虑。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不必要的。其一,7%左右的速度并不低。从同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情况看,这个增速甚至是很高的。据许多国内外权威机构统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经济年均增速为2%左右,欧盟阴晴不定,有增长的国家增长率不过百分之一二,有的还是负增长,日本不超过1%,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高的不过5%左右,更多的是低速增长。所以,有的同志认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了,是纵向比较的结果,是孤立看问题的结果。其二,亮点不少。且不说就业增长超过预期、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推进、新的增长点正在孕育,仅仅是网络经济的爆炸式增长就足以令人目眩。这些亮点必将为今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撑。其三,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主动权。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引起经济内部结构的失衡和经济与资源、环境等方面关系的紧张,潜藏着风险和隐患,越来越不可持续。增速适当下来一些,有利于解决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把握主动权。其四,这并没有严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大局。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具有必然性,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由于大国经济的特点和多年积累的基础,我国经济的潜力、韧性、回旋余地很大,几乎不存在“塌下去”的可能。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所以,那种消极悲观的论调,是不全面、不正确的。当主观和客观不一致或相冲突的情况下,是削足适履还是顺势而为?显然是后者,用客观校正主观,让主观符合客观。

正确把握当前政治及其他方面形势。形势不只是经济形势,还有政治以及其他方面形势。只看一种形势,不看其他形势,不全面,也看不清。与经济形势直接相关、对经济形势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政治形势。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当前的形势,当然与政治有关。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适应实践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政治生态、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有了很大好转,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国际社会高度赞誉。这是我们宝贵的成果和希望的效果,因为政治清明本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看,这当然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只能是好的、正面的,必将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和经验表明,没有好的政治生态、好的社会风气,经济发展很难有持续的动力,人民生活很难有较高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那种认为经济下行是由于加强作风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甚至狠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造成的,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甚至是故意曲解的。还要看到,除了政治形势,还有其他方面的形势,比如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国家治理方式转变、社会心理变化带来社会形势变化等等,这些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正确把握当前世界形势。随着我国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各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中国形势与外部形势、世界形势彼此关联、彼此交织。正确把握我国当前形势,离不开正确把握当前世界形势。当前世界形势如何?这就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概括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这样一种形势必然对我国带来相应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总体来看,世界形势好坏并存,但并不是天下大乱,也不会再坏到哪里。因此,中央一再强调: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正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客观世界总是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形势本身就包含着运动变化的意思。有人这样解释:形势形势,“形”是已见的“势”,“势”是将来的“形”。形势的动态展开,就是趋势。对形势,我们不能静止地看,而应发展地看,根据其蕴含的变化要素研判预测它的走向、走势即趋势。我国当前形势的未来走向、走势是什么?应当怎样把握?

两种“前途”。从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或运动变化无非有三种情况:变好、变坏、不变。不过,这是就单个事物或事物的整体而言的,社会有机体的情形则要复杂得多。从世界各国当前的形势看,大概就会是这三种情况,有的会变得好些,有的会越发糟糕,有的会变化不大。但就我国来看,可能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更好,要么更糟。因为我国正处于巨大深刻的变革之中,我国的发展是一种追赶型的发展,而且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这就犹如位于上升斜坡而且坡度不小的物体,要静止不动是很困难的,一般是要么上升,要么下降。所以,我国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变得更坏,主要是经济下行继续一段时间,影响人们的获得感,加重部分人的担忧;一种是变得更好,经济平稳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效果更多显现,政治生态、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人们从实践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正确性科学性,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工作和战斗中。我们要努力争取好的“前途”,坚决避免坏的“前途”。

两种因素。经济社会的发展,无非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一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事物内部的力量,它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主观因素是人的力量,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其发挥程度。主观因素受客观因素制约,客观因素又可以为主观因素所改变。我们要争取经济社会发展好的“前途”,就要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制定实施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进行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经济新常态的特殊情况下,这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发展包括经济发展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就是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应对、顽强奋斗的结果。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的:“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也正因为如此,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体走势将是向好。当然,这种向好不会自动实现,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就像一辆快速前行的列车,发动机暂时熄火,靠着惯性也可以跑一段,但最终必然会停下来。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两种变量。如前所述,如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中国发生的事会影响世界,世界发生的事会影响中国。尤其是2015年,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参与国际重大事务,“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朋友圈”越来越大,实际上已经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在这种新的情势下,中国和世界相互影响的全面性和随机性进一步增强。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同样如前所述,总的看,世界形势不会发生突然性的重大变化,总体上于我有利,但有两个变量会对我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集中爆发,进一步拖累和危及世界经济与和平稳定;二是一些西方国家加大对我国的遏制力度,因其国内局势的变化和政治的需要,采取某种极端的做法。对此,我们必须时刻注意、高度警惕。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越是这样,越是需要我们在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协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特别是经济治理,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特别是新型大国关系,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特别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从而有效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国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正确把握长远发展大势

马克思说,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历史长河不绝如缕,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世界也好,中国也好,必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人类社会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是重大亮点,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强大力量,所以我们说“时和势在我们一边”。从长远发展大势来看,不仅“时和势在我们一边”,而且“命和运也在我们一边”。

中华文化必将兴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何以能够绵延屹立5000年?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且独具特色、极具韧性。对于中华文化的特点,“前人之述备矣”。历史上中华文化历经兵燹水火、大灾大难却绵延不绝、愈发深厚,今后更不大可能发生断裂和耗散。令人欣喜的是,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相互激荡中,中华文化再一次显现出优长优势和宝贵价值。对此,就连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大家也表示肯定,认为中华文化将为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严重问题和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提供极有价值的帮助。中华文化本来就具有强大生命力,再经过我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生命力必将更加强大、影响力必将极大增强。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相辅相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必将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讲自信和信心,从更深沉更久远的维度看,就在于我们拥有伟大的中华文化。

社会主义方兴未艾。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顾当今世界,各国的制度模式主要是两种,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已有400来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也是许多国家选择资本主义的原因。但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路通畅、光鲜光彩的,而是充满野蛮血腥、剥夺掠夺。虽然目前资本主义还占据某种优势,但已经显现出疲态和病态。虽然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还不到100年,但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却已有500年。为什么社会主义源头很长?就是因为它代表着人类的美好愿望。毋庸讳言,10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遭遇重大曲折,特别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后陷入某种低谷,但根本没有像某些人所说或者希望的那样“终结”了、“失败”了,而是在中国大地上、以一种崭新的形式顽强发展壮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巨大的发展成就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活力、潜力、生命力,证明了社会主义不仅没有消失,而是方兴未艾。社会主义并不是要离开人类文明的大道,而是要在竞争和比较中赢得优势、体现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不是僵化封闭的,而是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阻挡。

中国人民富有创造。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是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也是人口众多的国家,13亿人民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近代以来的历史磨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洗礼,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凤凰涅槃般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固有的创造性和创造力空前地迸发出来,创造了中国奇迹。纵然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就没有解决不了、战胜不了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推荐新闻:


习总书记谈“网信工作”为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绘制明晰路线图

习近平提文物保护16字方针 展现共产党人历史自觉文化自信

习近平指导“两学一做”为何特别强调“问题导向”

习近平"三个着力"促湘发展 打赢供给侧改革这场"硬仗"

习近平讲话释放重要信号:提振非公经济 定调政商关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