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2016年04月28日08:33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编者按

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养成,是组织培养教育的结果,也是优良家风熏陶的结果;合格共产党员形象的树立,体现于干事创业中,也反映在正确处理家庭生活等事情上。家风里面有纪律规矩,家风里面有传统传承,好的家风,能带动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气。共产党人一贯重视家风建设,传承好家风,是对“两学一做”的落细、落小、落实,也是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实践转化的有力抓手。本刊今日以“家风”为主题刊登一组文章,希望能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对读者有所启迪。

●好家风树立形象——

廉洁修身 廉洁齐家

■刘新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参加春节团拜会时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今年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表明,家风和党风有割不断的联系,廉洁家风是推进党的事业、促进党风建设的强大正能量。领导干部只有带头养成好家风,既管住自己,又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才能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好表率作用。习仲勋的大女儿桥桥,小学毕业升初中时,考试成绩比报考中学的录取线差了0.5分。但习仲勋没有凭着自己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向教育部门“打招呼”,而是支持孩子高高兴兴地去考上的学校报了到。学校食宿条件较差,离家只有一站路程,但习仲勋仍然坚持让桥桥吃住在学校。他为了避免学校照顾女儿,就让她改随母亲的姓,家庭出身也由“革命干部”改为“职员”。2001年10月15日,在习仲勋过88岁“米寿”时,担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没能参加。作为一省之长,习近平公务繁忙实在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封信。信中写道:“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在生活中,正是因为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处处作表率,家里人丝毫不搞特殊化,所以才赢得了党心民心,享有崇高的威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化、利益多样化和独生子女增多,如何处理家庭亲情和国家整体利益大局的关系,向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考验。应该说,大多数同志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做得是好的。如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始终弘扬着共产党人高尚、健康的文明家风。几十年里,郑培民的职位几次提升,去世前是湖南省委副书记,但他的妻子一直是一名新华书店的普通职工。妻子不会骑自行车,上班需步行40多分钟,但郑培民从不让她搭用顺路的公家车。父母病故、子女结婚、自己生日以及唯一的集邮爱好,郑培民都严格保密、从不声张,为的是“不能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能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郑培民的家庭有坚固防线,他告诉送礼者:“送礼就是给我们送错误,所以我们不能要。”全家人齐心协力,坚决杜绝送上门的“错误”。有这样的好家风,怎能不使党风政风弊绝风清?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家属子女严格不足,溺爱有余,顺从家属子女的无理要求,对其违法乱纪行为采取默认、纵容态度;更有甚者则是亲自出马,与老婆孩子内外勾结、串通一气、疯狂敛财,上演“家族式团伙犯罪”的丑剧。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悔过说:“贪腐行为害了我自己,害了孩子,毁了家庭。我的父亲早已去世,无颜到九泉去见老父亲,也对不起病重在床的老母亲,对不起长期支持我工作的妻子。每天我都在自责,因为我的过错把孩子也毁了,让他走上歧途。”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事实证明,家风败坏,违法乱纪,让爹妈操心、揪心、忧心,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让孩子习惯于不劳而获,养成纨绔习气,成为“衙内”式人物,是对儿女最大的坑害。更不能容忍的是,有的带头把一家人往邪路上领,又“护犊子”,严重抹黑党的形象,损害党的执政基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赢得民心,就要遵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真正使自己的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一个基点,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前哨阵地。

●好家风影响社会——

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

■吴明录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这副常进入国人眼帘的对联,表达出华夏子孙慎终追远的观念。它告知今人,古人重视家风世泽,能够凝聚人心,团结族人,形成良好的风气。这种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文化,映射出每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茁壮成长的精神足迹。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中国家庭当前呈现出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家庭人口数量和户口数量均以2到3人为主。目前,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一种常态。30多年的高速发展,解构了传统的祖孙数代同堂、朝夕相处的大家庭,家庭规模、结构、类型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家庭形态和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人口流动,使得家庭原来承载的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功能弱化。沈阳市和平区开展“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主题活动经验证明,家庭结构、住地等客观因素的变化,正在影响家教的持续和家训的坚持,进而弱化着家风的传承。按照一些社会学家的说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小家庭时代”,而越是在这样的“小家庭时代”,越需要优良家风的熏陶、规范和引导。

弘扬优良家风,也是正风气、严法纪、净化政治生态所需。有媒体透露,近年各地贪腐案件中,70%多的贿赂系由官员的家属子女收受。由此中纪委领导指出,领导干部的“后院”,是值得重视的反腐阵地。“后院起火”无疑与家风不正有瓜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疑,先有齐家,才有治国平天下之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毛丰美生前时时告诫自己管好亲友,防“后院起火”。正因为家风正,而使他以廉立身,一身正气,勤政清明,赢得群众的爱戴和推崇。这说明,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正家风、严家教,有助于保持优良作风,涵养为政品德,净化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不难看出,唯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方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严家风重家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有激发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强大文化基因,而家训家教的内容正是这种文化基因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日积月累固化为浓郁的家风,深深融入民族血脉,最终形成的是高度思想自觉和文化自觉。

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一种潜在的道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着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好的家风,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纵向的代与代的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对其家庭和成员而言不仅是一种无形的规约,而且是一种潜在的人生信仰。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的“流动载体”,其横向辐射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由此观之,家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每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民风和社会风气。倘若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那么,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将获得无尽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家风的培育,正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载体,也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着强大推动力。

●好家风带动他人——

搬家“搬”出好家风

■程建华

读《焦裕禄传》,印象深刻的是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家风。焦裕禄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他的衣帽鞋袜都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虽然破旧得很厉害,但他总是舍不得换。

焦裕禄几乎没留下什么遗产,留给儿女值得一生回味的便是好家风。即便活着的时候,有着不算低的工资,可他周济东家贴补西家,也没带给孩子宽裕的物质条件。领导干部的子女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带头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硬是把女儿焦守凤领到食品厂,还叮嘱厂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给女儿安排轻便活。他的儿子焦国庆回忆道:“我父亲没有啥财产,搬家到兰考时,除了行李和被褥,就是一些炊具,一个大卡车什么都没装。”

当下在调整改革中,干部流动较之以往更加频繁,不少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因岗位调整,搬家在所难免。能否像焦裕禄那样,做到公是公、私是私,坚决不拿公家一分一毫?这是改革大考面前每名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有的扪心自问。

搬家事虽小,却是家风一种实实在在的体现,它检验的是作风。家风正则作风淳,家风不正则很容易导致作风不正、为官不廉。为了方便办公和生活,领导干部家中的生活用品难免会有公家配备。搬家时,稍微“动动手”,把自己家的和公家的一并搬走了之,看似得了便宜,实则败坏了家风。

搬家虽是家务事,但领导干部搬家不完全是私事。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语重心长地叮嘱:“要操这点心,家里那点事有时不经意可能就溜过去了,要留留神,防微杜渐。”搬家就是“那点事”之一。部属和身边人在搬家中看到了作风、党风,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如果家风不正,就容易埋下歪风邪气的种子,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结果。相反,自我要求严格,也会影响带动身边人跟着严以自律。曾任总参谋长的傅全有同志,当年从成都军区司令员岗位调整到兰州军区任职,临行前特地叫来有关人员看公家配发给自己的东西全不全、有没有损坏,并现场“点验”交公,走时还将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傅全有平日生活不讲究,其秘书家中的陈设当年也非常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连窗帘也是一块塑料布,用图钉固定在墙上。

搬家里面有规矩,有纪律。多搬一件家具,虽是细微事,但“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小陋习一旦累积不察,早晚因小失大。况且,在日常生活中,领导干部搬家容易缺少监督。为了搞好服务,让领导满意,有些负责人员还常常乐于“当好人”,习惯打“擦边球”,有时甚至对一些违规问题装作没看见。越是如此,对领导干部政治底线、法纪底线和道德底线的考量就越为严苛。否则,搬家带走的东西越多,自己的威信丢的也越多。

“人走留名,雁过留声”。领导干部对待诸如搬家这样的事情,就是家风、作风和党风的一场考试,必须自我严格要求,做到廉洁自律,搬出风格、水平,搬出领导干部应有的格局和境界,以模范形象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廉洁从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