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伟
编者按:确立“数字立国”的理念,“互联网+”行动是根本方法,正逐渐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顺应网络时代潮流的重大举措。其效果正逐步显现,将在中国传统 “合”文化的基础上,开启“无时不联网、无处不上网、无物不在线、无人不数据”的“会合互联”新形态,并从线上向线下实现宏观的拓展,中观的延伸,微观的互联,塑造“融合升华”的新形态,对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形成重大牵引作用。
2015年3月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行动计划是一个新提出的国家战略,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和创意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这一行动计划构成了“十三五”期间国家已经并将继续推出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举措,除“互联网+”行动计划外,还包括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展现了当代中国“数字立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一些国家部委也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如2015年5月13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年12月,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等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2015”活动结果显示,“互联网+”不但成为年度国内词,而且还进入了“年度新词语”、“年度流行语”两个榜单,足见“互联网+”不仅成为了国家战略,也成为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因此,2015年也被称为“互联网+”元年。
“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数字立国”开启了会合互联、融合升华的“双合”新格局,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正在形成创新驱动的重大牵引作用,正在创造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
一、“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启“会合互联”新形态
美国思科公司2013年发布了《迎接万物互联时代》白皮书,认为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趋势和梅特卡夫定律等商业经济规律正在开创万物互联时代,驱动万物互联经济,可为全球企业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万物互联的新形态正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所形成的;而“互联网+”行动计划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并为这种趋势注入了更大的牵引力,开启并助推了会合互联的新形态。
万物互联意味着商业价值的创造已经转向联接能力,即转向从各类数据联接中创造智能的能力。这种互联将通过人、流程、数据以及事物的汇聚融合——万物互联而实现。万物互联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更宽广的网络,更高效的连接,更及时的交互,更深度的计算,更便捷的操作,更智慧的管理,并力图建立更有保障的信息安全和更绿色化的发展环境。“互联网+”向全领域、全行业和全时空的渗透、延伸、拓展,这一过程所形成的互联的数据,使基于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海量、动态和多样的大数据正在建构起一个崭新的数据互联的世界新形态;这种新形态具有“四无”特点:即“无时不联网、无处不上网、无物不在线、无人不数据”。令人称奇的全联接世界正在为全搜索信息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环境。“互联网+”所带来的“会合互联”的新形态可以从多层渗透、立体多样和即时快速的互联等维度来加以观察。
1. “互联网+”形成了多层渗透的互联
从宏观而言,“互联网+”与多点突破和交叉汇聚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的诸多载体正在形成渗透互联,体现出交叉点创新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创新和变革的能量正在积聚;从中观而言,“互联网+”正在形成城市网络的互联、地区网络的互联、行业网络的互联、部门网络的互联、系统网络的互联以及跨界、跨域、跨语言网络的互联;从微观而言,“互联网+”正在形成机构内部各模块数据的互联、数据库网的互联、多媒体网络的互联、各类平台网络的互联、各类信息载体网络的互联、各类产品网络的互联。这种互联对接的“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还刚刚起步,其可能的价值空间和发展空间难以预测。
2. “互联网+”也形成了立体多样的互联
“互联网+”正在实现全领域、全方位、全行业、全载体、全媒体的立体多样的互联,从而形成数据互联、跨库检索、多屏融合,以及泛在互动、即时传输、快速获取、人机对话和人与产品对话的新形态。以“多屏互联”为例,无论是壁墙悬挂的巨屏还是多重触控的大屏,无论是滚动播出的长屏还是各类电脑的中屏,无论是智能手机的小屏还是可穿戴设备的微屏中的巨量流动数据在授权的前提下正在实现互联互通、跨屏切换、转屏存储、多屏互动、连屏传递。“互联网+”的互联是立体多样的互联,是跨媒体的互联,是动态即时的互联,是文字数据、位置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图像数据、人体数据的互联,是不同数据格式的互联,也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工业4.0时代人与机器、产品的互联。
3. “互联网+”还形成了即时快速的互联
信息数据的巨量流动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特征会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更突出地显现出来。令人称奇的巨量数据流动,需要即时的互联和快速的互通,以体现出其重要价值。数据实时快速的互联能够为人们带来各时段的信息价值。如突发事件、体育比赛、科学研究、犯罪追踪、商品营销等即时海量信息数据将为管理人员、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公安民警、商业店主等带来过程数据的重要价值。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对数据互联中的速度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提高“互联网+”行动计划质量的重要维度。
“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激扬智慧的巨大成长平台,但需要克服信息孤岛和信息垄断。在网络趋于扁平化并开放透明的环境下,需要创造人人便捷获取、上下平等交流、内外协同创新的数据应用共享的新形态。2014年8月举行的年度中国互联网大会以“创造无限机会——打造新时代经济引擎”为主题,正是体现了包括“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内的新战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发展新空间。因此,在会合互联的新形态中,如何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载体,将合适的数据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通过合适的方式传递给合适的每个人、每个物品和每个载体,这是“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未来发展中应当引起人们思考的问题。
二、“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启“融合升华”新形态
“互联网+”是一个从线上向线下全面拓展、融合升华的行动计划,可以从宏观的拓展,中观的延伸,微观的互联三个维度加以深入分析。
1. “互联网+”的宏观拓展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发展,为“互联网+”的全球拓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2015年3月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发布的《移动经济2015》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将新增10亿移动用户。移动互联网正在形成澎湃发展的大潮。“互联网+”正可以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融合互动,以线上的发展支撑并丰富线下的发展。据中国海关总署2015年1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进出口额已突破30亿元。而“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正可以让跨境电子商务插上进一步腾飞的翅膀。
2. “互联网+”的中观延伸
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目前正在中国二三线城市进入增量增长阶段,“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为这一增量的进一步增长注入发展的活力,形成延伸发展的动力引擎。尽管互联网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诸多行业和领域的互联网,但尚有不少传统行业和领域网络程度较低,处于被动等待、安步就班、消极守成的状态,需要通过“互联网+”战略倒逼这些行业和领域尽快融入互联网的发展大潮。
3. “互联网+”的微观互联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为泛在互联提供机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具有泛在、随时、互联、便捷等诸多特点,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无论是产品的智能化转型还是流程的网络版升级,无论是服务的空间拓展,还是数据的人机传递,无论是多屏的互联融合,还是智慧高效的个性定制,“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人们展示了微观互联的无限想象力。
4. 从“+互联网”发展至“互联网+”
社会信息化已经从“+互联网”发展至“互联网+”。如果说,以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是从线下到线上,从文本化到数字化,从物理化到网络化,体现的是局限在技术和载体方面的延伸和创新;那么,“互联网+”则是为人们展现出全新的模式和形态,互联网已经从以往技术的配色转变为如今的创新主角,从而逆转了以往“+互联网”时代发展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互联网+”向人们展现出如下的发展轨迹:线上向线下主动发展,网络向现实积极靠拢,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拥抱融合。从“+互联网”至“互联网+”的历史发展轨迹所呈现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正是体现出互联网的升级发展,这种升级,是技术的融合,流程的改造,产品的换代,服务的提升,管理的创新,是一种由工具向能力的转化,是一种全面的创新甚至是对传统的颠覆,从而化转统为神奇。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参观正是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理念下富有创意地实现了“网上预约、网上支付、数字展示、实地参观”的全新旅游新模式。需要指出的是,从“+互联网”发展至“互联网+”的主流发展过程中,也会伴随一些非主流的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发展形态,因为虚拟与现实、传统与网络的发展时有互动交叉的情况。
5. “互联网+”行动计划催生丰富多样的创新
“互联网+”行动计划向人们展示出社会信息化更大、更多、更广、更宽、更深的发展趋势;同时,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平,越来越小,无限广阔的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催生激发出人们的潜在创造力和能力,各种“微”字打头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微创、微商、微公益、微分析、微视频、微电影、微信红包、微内容传播、微群虚拟社区??,如此等等,体现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小微社会新模式和新工具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众筹(crowdfunding),就是“互联网+”网络环境下通过大众筹资的一种融合升华的新模式,也称为群众集资或群众募资。这种筹资新模式的特点是通过范围广泛的“微小”而形成集资的大平台,通常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由于没有传统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和过多限制,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赞助者与提案者的互连互通,虽然微小,但往往有令人称奇的巨大效果。众筹多被用来支持各种社会活动,如灾害重建、竞选活动、创业募资、电影拍摄、设计发明、科学研究等。
“互联网+”行动计划也为各类微技术的创新升华带来巨大的空间。在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口袋式的便携式信息工具正在不断出现。如有信息技术公司设计了小型的“计算棒”(Compute Stick),体积只比U盘大一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搭载Windows8.1系统,完全具备了普通电脑的功能,在外出旅途中,将其插在电视机的接口上,电视机瞬间变成了随身电脑,可以帮助泛在型的办公学习或休闲娱乐。也有的科技设计师发明了“口袋灯(Pocketlight)”的便携式照明设备,这种LED灯只有手机大小,电压较低,耗电少,还可以实现太阳能充电。此外,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被称为“生物邮票”的可贴在太阳穴上微型感应器、可穿戴技术发展所形成的电子皮肤、各类智能服装等便携式或可穿戴的智能新工具将层出不穷,为信息化的智能社会创造了全新的工作环境,提升了生活的品质。
6.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行动计划融合升华的典型案例。所谓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就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形成了产品、服务、企业、产业等的不同主体的多层次深度融合。2013年4月在德国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主题是“融合的工业”,反映了当今智能工厂数字生产模式和商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的发展趋势,赋予了社会信息化更丰富和更深刻的内涵。随着物联网及其服务渗透到所有关键领域,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借助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让所有的生产对象都能基于互联网通过机器对机器通信自主实现信息交换、运转和互相操控,以形成由智能化的机械、存储系统和生产手段构成的并应用于智能工厂的“网络物理融合式生产系统”。这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使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和参与者实现了社会性与技术性的高度交互,从生产制造到产品完成的整个过程无缝化,并使线上与线下形成深度的契合,推动了传统生产流程的革命性变革。传统的生产流程的前端与后端已被打破,生产设计与销售环节也已互相渗透和交互,许多流程已互相串连,简化集约,不分彼此和前后,并形成突破时空的泛在化生产新形态,这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被称为工业互联网。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能源互联网被认为是21世纪最富想象力的构想。全球能源互联网依托特高压电网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由跨洲、州内跨国骨干网和国内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地区)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给各类用户,充分发挥特高压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作用,实现世界范围内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7. 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信息化正在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推动了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融合,也促进了行业的交叉与互动。媒体融合就是行业大融合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而这种融合具有立体化、多样化、网状化、开放型、互动型、泛在型的特点。有学者研究分析了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认为媒体融合是在技术不断进步和人类需求不断增长的双重力量推动下,不同形态的新旧媒体相互汇聚、交融,实现多种媒介日益趋向一体化的进程。它既包括多种媒体形态在实体和技术层面的融合,也包括不同形态内容的融合、各类传播渠道的融合和设备终端的融合,还包括媒体文化融合、媒体市场融合、媒体价值融合,以及媒体与通讯、文化、出版等相关行业的融合。新旧传媒的融合将形成开放、合作、多元的媒体工作流程新格局。
“互联网+”所驱动的新旧媒体的融合还表现在传统电视台与视频网站的台网融合与网台互动。随着网络视频成为国内互联网第一大应用并拥有数亿用户,随着视频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电视台”已经超出了一个播放平台的概念,其在制作模式和水准上,与传统电视台趋向融合,凭借着社交翅膀的优势,视频网站相较传统电视台能够更接近受众、更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与此同时,传统电视台凭借其节目的大制作和版权的引进以及多年来累积的庞大内容版权库,在与网络电视的融合中处于难以动摇的优势地位。新旧媒体的交互、联动和融合成为传统电视台和网络视频行业产业变革的新特点。
三、“互联网+”行动计划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合”文化
“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文化。“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五“合”篆下释为“合口也”,上为三合之形,下为口,与“古”字的“十口相传为古”的造字结构相类,古文字学家解释“合”为“三口相同为合”,也有解释“合”为器物相合、以口对答、岁时会合、共同祭祀等含义,但不管“合”具体解释为何种字义,其共同、会合、联系、对应的含义则是确定的。无论是会合互联还是融合升华,都与“合”文化契合相应。“互联网+”行动计划还形成了创新的无限想象力,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影响下,“文化+”、“科技+”、“旅游+”、“党建+”??等也不断延伸拓展,为当代中国秉持“合”文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新空间。
“互联网+”顺世界互联网发展之势而为,应全球数据驱动型经济而谋,因中国网络社会迅猛发展之情而动,体现出改写全球经济版图和重塑产业结构新引擎的智慧韬略,体现出抢占全球信息化战略制高点的极富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运筹谋划,体现出新环境下经济结构的深层调整和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以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发展,助推中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转型,形成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将对促进中国经济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推动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起到重大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16日第二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新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行动开启了会合联系、融合升华的“双合”新格局,将对“数字立国”战略产生重大的牵引作用,必将创造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创新发展新路。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