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王东京:别担心成本推动通胀

2016年04月11日08:05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别担心成本推动通胀

无论中外,经济学权威教科书对通胀的解释一般有三种: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因素推动。当年读大学老师是这样教,当然考试我也是这样答。不过考试归考试,自己心中有困惑是实话。主要一点:是成本与结构因素究竟能否推动通胀?

想必读者也有体会,做学生时往往会对教科书深信不疑。即便有困惑,也只是认为自己愚钝,不会去怀疑教科书,何况教科书皆出自萨缪尔逊、斯蒂格利茨、曼昆等名家之手,质疑名家岂非不知天高地厚?然而今天我自己做了教师,人过中年,早年的困惑仍挥之不去。这里就说说我对通胀成因的困惑吧。

顾名思义,所谓成本推动通胀,是指通胀由生产成本增加所引起。教科书说,成本推动通胀有三个途径:一是“工资推动”。工资是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工资上涨会加大生产成本,而成本增加必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后,工人又会要求加工资,于是物价会进一步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则工资与物价螺旋上升、轮番上涨。

另一途径是“利润推动”。工资成本提高后,垄断企业绝不会让工资挤占利润,为追求最大化利润,常常会“操纵价格”去抬高利润,使利润增长高于工资增长。在经济学看来,利润作为资本的报酬,其实也可看作是投资者的成本,故教科书将此类物价上涨也归集于成本推动。

再一个途径,是“进口成本推动”。由于进口的原材料、燃料等价格上升,国内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涨。而且教科书说,在此情况下,通胀还可能通过国际贸易渠道与国际货币体系传导到其他国家。比如上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普遍的通胀,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涨。

对以上分析,我的困惑是成本能否决定价格。价格虽然包含成本,但决定价格的未必是成本。不否认,成本决定价格的情况历史上曾有过,如当年上海牌手表每只成本100元,企业目标利润20元,故手表定价为120元。可那时是计划经济,而且手表供不应求;若供过于求,成本仍能决定价格么?

我知道的经济学,按成本定价是厂商(出厂价)卖价,卖价能否成为市价得看消费者的出价。消费者出价与卖价一致,卖价即为市价;若前者低于后者,卖价能否成为市价则取决于商品供求。商品短缺,供方说了算,卖价就是市价;但若商品过剩,卖价不可能是市价。

说得再明确些:商品供不应求,由生产者主导定价,成本可决定价格;反之商品供过于求,由消费者主导定价,则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问题是,生产过剩乃市场经济常态,故价格通常是由需求定而非成本定。以中国为例,2008年实施新劳动法以来,平均工资提高了20%,由于产能过剩,国内物价却不涨反跌。2008年CPI为5.9%;2014年CPI为2%;去年CPI仅为1.5%。

可见,价格由成本决定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商品供应短缺。若非如此,成本不可能决定价格。同理,只要供应不短缺,企业利润与进口成本也不可能推高价格。至于结构因素,与上面的“成本推动说”大同小异,我认为也不会导致物价普涨。

关于结构因素推动通胀,教科书是这样说的:社会经济存在不同产业,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也各不相同,可工资水平却往往由增长速度快或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决定,这样一来,其他产业的员工便会出于攀比也要求向高工资看齐。结果工资你追我赶,使全社会的工资增长高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于是出现了通胀。

在我看来,以上情形其实只是一种假想。怎么可能呢?经济学说,工资水平要由用工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决定。工资增长若高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用工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倘真如此,企业主绝不会坐以待毙,他有两个选择:一是裁员;二是提价。前面说了,产品过剩不可能提价,那么企业一定会选择裁员。

学界对结构性通胀还有一种解释,前几年国内出现通胀,有人说是农产品涨价推高了工业品的成本从而导致通胀。我也不赞成这种说法。让我举一个简化的例子。假定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一吨大米与一台冰箱,大米价格为1000元吨;一台冰箱价格为1000元台。而央行当年投放的货币也正好是2000元,这样绝不会有通胀。在货币供应约束下,若大米涨价冰箱就得降价。

可奇怪的是,前几年国内农产品涨价后,工业品价格也跟着涨,比如一吨大米涨500元,冰箱也涨了200元。何以如此?不用猜,我认为一定是央行多发了700元的货币。如果央行守住2000元的货币供应不变,大米涨价500元,冰箱必降价500元,否则没有对应的货币需求,冰箱只能压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以弗里德曼说通胀始终是货币现象。

是的,如果一个国家生产过剩而又同时发生通胀,唯一原因是央行多发了钞票,舍此无他。这是说,通胀的成因就一个,即由需求拉动。只要央行管住货币供应,不仅成本不可能推动通胀,结构性物价上涨也不可能演变为通胀。而此推论的政策含义是,如果发生了通胀,政府只需紧缩银根,那种试图通过打压农产品价格控制通胀的想法是错的;用行政管控价格的想法更是错上加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