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星辰
编者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故事激荡人心,中国方案通达世界。习总书记乌镇峰会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五大主张”,既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家国情怀,也是安危与共、互信共进的天下胸怀,突出展示了中国人民和政府对网络空间人类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以蕴含在中华文明中“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唇亡齿寒”的至深道理,诠释了网络空间的本质特征和中国方案的天下为公,将为全球互联网治理带来崭新气象。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约3500余字的演讲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基本立场,展示了中国对网络空间人类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建设国际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全面合作关系,并提出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而努力。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句古语出自《墨子》,指的是假使人人都彼此爱护,则天下安治;倘若人人都彼此交恶,则天下大乱。换句话讲就是,国际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则共利,斗则俱损;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从哲学角度来看,一是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处理国际关系要直面的分歧。二是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多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处理国际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系时,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三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启迪我们处理国际网络共同体关系时应在统一中看到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促使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网络空间全球互联互通,面对网络威胁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别人的短板可能就是攻击你的跳板。这种情况恰如“木桶定律”。一个木桶体系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全球无数的网络节点构建的互联网世界,可以看作整体的、动态的、连续的系统模型,木桶中木板的个体因素决定了整体的盛水量。近年来,网络空间冲突不断、矛盾增多,网络中的恶性竞赛愈演愈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逢其时,不但顺应了历史潮流,而且反映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所谓共同体,既要利益共享,更要责任共担。“和而不同”、“八音克谐”,互联网空间要促进和谐,求同存异,和睦协调,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我国早在春秋末期的《左传》一书就首次提出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也不能脱离这一铁律。互联网互联互通,单一环节的防御能力已无法保障整个链条安全。独善其身,各人自扫门前雪,封闭式构建安全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特别是世界各行各业网络化加速,恐怖主义也插上网络翅膀的今天,一次恶意远程攻击的杀伤力可能胜过传统的任何武器,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威胁。进入21世纪之后的15年间,全球有超过32亿人以不同方式接入了互联网,达到全球人口总数的39%。如何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日渐成为影响国际体系发展的重要问题。网络空间安全威胁有明显的跨国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共享共治,互信则进。如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执法部门开展了联合打击行动和线索通报,成效显而易见。
互联网如大江大河,如何朝着各个方向奔涌,以润泽四方,应懂得共赢的智慧。“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各国之间唯有树立安危与共的意识,打开心结,增进互信,共建互联网、共享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共同发展,才能将网络共同体地球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