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和编制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规划建议。早在2015年初,他就多次说自己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集中精力思考“十三五”规划。一年中,他马不停蹄,深入陕西、贵州、吉林等地调研,亲自担任《建议》起草领导小组组长。《建议》体现了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经济建设的深刻思考。
第一,经济的长期繁荣依赖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习近平认为,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36463亿元人民币,较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175倍。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经济体,下一步如何发展,确实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战略问题。立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其特点,习近平认为,“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长期的经济增长是否一定要成为富裕国家的至高无上的政策目标?这一点目前国际上仍有争议,需要深入研究。纵观历史,经济发展有两个目标:最大化经济增长和最小化经济衰退。目标不一样,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则自然不同。当经济增长由追求单纯的GDP转向追求人民福祉时,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就必须调整,在经济领域包括金融监管、气候变化、地方发展考核体系、发展规划;在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和社会治理的方式也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在这样的目标下,经济进一步发展获得的是“良性增长”,而不是“恶性增长”。
第二,创新要使培育新的发展动力与扩大就业并行。习近平认为,当前,中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十三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亟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在坚持创新的同时,习近平认为,中国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个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每个人的人生都出彩,是习近平同志阐述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建议》要求“十三五”时期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一个关键问题是积极探索如何使“互联网+”这种技术创新与传统行业有机结合,在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效能、质量的同时,实现经济健康发展。让大多数人获得就业机会和财富,这是衡量发展的关键。
第三,包容性发展是避免经济衰退和停滞的关键。包容性发展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重要特色,《建议》要求坚持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现代经济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分配性,二是创新性。严格说,分配性和创新性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最成功的经济是把分配性和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建议》把创新与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十三五”规划,就是试图把创新性与分配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经济建设的现代化。
纵观历史,凡是包容性发展的国家,都会保持长期的繁荣和稳定。《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作者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研究了若干国家的兴衰之后发现,一个国家只有在具备了适当的制度时才能够摆脱贫困并得到持续发展。这个制度能够使大多数人摆脱贫困和走向富裕的前提是能够激励大多数人口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一个社会要想发展,必须把建立激励机制摆在重要位置。在发挥改革作为发展强大动力的探索中,如何在打破旧的、不利于市场机制的腐败现象同时,建立起正面的激励机制,是寻求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参考文献】
①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A·罗宾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第29页。
推荐新闻: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