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日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16年的地方GDP增速目标也纷纷“出炉”。截至1月26日,在26个已经召开两会的省份中,有16个省份相较2015年的GDP增速目标下调了今年的目标,下调幅度最多达2个百分点,还有8个省份维持去年目标,只有一省上调了目标。GDP增速目标之变引发广泛关注。
变化关键词:普遍降速、设定区间、小幅微调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认为,普遍“降速”是各地方政府针对经济发展实际的一种主动行为。原来支撑较高增长的条件和环境已发生变化,无论外部运行环境,还是内部转型需要,都不允许预期目标定得太高。
记者梳理2015年各地预期与实际完成的情况发现,在目前已召开两会的26个省份中,除了上海去年取消了GDP目标之外,有16个省份完成了去年年初制定的GDP增长目标,其中13个省份超额完成。此外,有9个省份未完成2015年年初定的目标,有的和预期目标相差达两个百分点。
从各地政府报告公开的情况看,9个未完成2015年增长目标的省份今年全部选择维持或下调GDP目标,而即使是超额完成任务的广西、江苏、广东、浙江、江西、青海、四川等也同样提出了“降速”。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省份还在今年两会及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GDP增速的目标区间——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广西、广东、黑龙江、吉林和海南等9个省市,其设定的区间从6%-6.5%到7.5%-8%不等。其中,上海今年重提去年取消的GDP增速目标,设定了6.5%-7%的目标区间。
“自从2014年‘合理区间’首次写入总理在全国人大所做政府工作报告,这是第一次有多地政府用目标区间来描画经济发展。”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认为,在当前经济出现结构性减速情况下,定点的目标不容易实现,而区间目标可以更好地引导预期,更有弹性和可操作性。设定区间可以把政府的精力转到结构调整上,比较科学可行。“而且,目前的普遍下调其实均属于微调。”李雪松说。
深刻反映“新常态”,“GDP崇拜”渐行渐远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多地下调GDP增速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的判断和选择。“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旧动力转换接续困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债务存在风险”……在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上表述频频出现。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有些资源型省份经济结构单一,转型升级难度大,去产能的任务艰巨;另外一些省份则突出表现为“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刘元春认为,2016年将是近期中国宏观经济面对严峻挑战的一年,同时也将给中国进行实质性存量调整、全面供给侧改革等带来契机。
在今年的河北两会上,省政府负责人表示2016年还将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甘肃省今年GDP增速目标定为7.5%,甘肃省人大代表张国军认为,此目标为甘肃省主动调低,意味着宏观调控上稳增长不会占用太多精力,更多力量放在调结构促改革上。
未来将如何考核地方政府?
GDP增速普降之下将如何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指标可以衡量的。对地方政府应结合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来考核,特别是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核心。”沈坤荣说。
在2014年被西安市确定为生态发展区而取消GDP考核后,户县县长张永潮说:“取消GDP考核之后,市里的考核重点转向治污减霾、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城乡居民收入等。显性的经济指标约束虽然没有了,但实际上工作难度更大了。从实际结果上GDP的指标不降反升了。”
对生态环境的考核“硬指标”倒逼当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从供给侧发力,淘汰落后和高污染产业,引入更多循环经济和高科技产业项目,以此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际上为长远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积蓄了力量。“实践证明,好的生态环境就是GDP。”张永潮说。
福建省厦门市依据自然条件、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结构将全市划分为生态区、产业聚集区和城市生活区,并建立一套功能差异化考核评价办法。“干什么就考评什么”旨在告别GDP“一把尺子量到底”。
沈坤荣强调,不唯GDP并非不要GDP。在“不唯快,更要好”的要求下,淡化GDP权重可以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全面、科学和可持续性。
2016年将成供给侧“发力年”,更多稳增长可期
从各地已召开的两会等渠道透露的信息显示,发力供给侧改革成为多地实现新GDP增速目标的重要途径。
——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化解过剩产能。山东近期统计初步确定了448家“僵尸企业”,其中处于停产状态的占80%,积极稳妥处置这些“僵尸企业”,便抓住了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传统能源大省山西则提出要重点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其中晋煤古矿将率先分流千名员工。河北省则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年内要压减钢铁产能1000万吨,未来五年钢铁、水泥产能“天花板”均为2亿吨。
——简政放权,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这也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浙江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广东则提出要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打好降低企业交易、人工、社会保险、财务、物流等成本的“组合拳”,重点以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免除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进电力、流通等领域市场化改革。
——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有效供给。福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4800亿元,抓好500项重点技改项目;而安徽省此前也称,今年将实施3000项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张立群认为,这必将系统扎实地推进企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必将不断改善经济增长的基础。
——降低交易税与棚改货币化安置,化解房地产库存。湖南省近期提出,利用货币化安置方式推动棚户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支持农民工进城落户,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政策效应等措施予以推进房地产业的库存消化。重庆市则通过将房企所得税预售收入的计税毛利率由20%下调为15%,将非普通住宅、商业、车库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由3.5%下调为2%,为房地产业去库存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刘元春认为,中国转型需要时间和空间。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在低迷中有繁荣,在疲软中有新气象,在旧动力衰竭中有新动力,未来的经济稳增长趋势可期。(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陈寂、陈晨、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