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亲去看病,挂号时工作人员不小心把母亲的性别写错了。排队等候40分钟,主治医生告知挂号单信息错误必须改正。从返回挂号处直到我们办完离开,打错字的工作人员始终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耽误病人这么多工夫,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令人气愤。
平心而论,窗口工作人员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重复千篇一律的内容,工作强度大,偶有差池,在所难免。群众对一时的错误基本都有包容性,真正影响观感的是态度上的麻木,是工作疏忽之后的傲慢冷漠,这往往会放大群众不满,甚至引发矛盾纠纷。
怎么对待失误,是作风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好的作风,不仅表现为对良善制度的执行到位,更在于“知错能改”。其实,只要真诚地说句“对不起”,尽快弥补过错,就可以赢得群众的理解、谅解,而不会让群众反感,甚至引发矛盾。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