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
2016年01月12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各国都在积极探寻经济复苏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相关经济体通过合作共建加快发展绘就了新愿景,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个公共品,“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热烈响应,沿线经济体更是积极参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在顶层设计上继续下功夫,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充分协商,设计好总体架构与治理体系,又要找准优先领域,率先推进,力争尽快取得早期收获。
回顾历史,很多区域合作倡议由于缺乏早期收获,导致昙花一现、无疾而终。作为一个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标宏大、内容丰富的区域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几代人持续努力推进。美好的愿景在远处召唤,而在近处迫切需要实实在在的早期收获来坚定各方信心、激励各方参与,为深入开展区域合作赢得更多时间和更大支持。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起步阶段,早期收获不必求多,而要注重实效与影响力。早期收获既应有利于沿线经济体的发展,为其参与共建共享增添动力;又应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以取得示范效应。只有选准优先领域,才能以最低投入和最短时间取得最大的早期收获,进而实现合作发展事业事半功倍、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优先领域。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发展中经济体,发展潜力巨大,但普遍受制于基础设施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容易取得共识、实现共赢。对东道国而言,正如中国经验所揭示的“要想富,先修路”,建设基础设施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前提。大部分沿线经济体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优先领域,支持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对中国企业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发挥我们的优势。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的总包、设计、施工、设备、管理运营以及融资等各个环节均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还将带动中国具有较高性价比的相关装备出口。电力、交通运输、电信等设备大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类设备出口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出口结构。对国际社会而言,基础设施项目往往规模大、效益明显,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与示范效应,能够坚定沿线经济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项目建成后,还能为沿线经济体开展经贸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产能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个优先领域。国际产能合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前应将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作为首选。对于中国而言,随着比较优势的深刻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趋于削弱,这类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异地转移是大势所趋。除了在国内推动从沿海向内地的梯度转移,还应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境外转移。在推动境外转移过程中应讲求方式方法,注意防范各类风险。这类产业领域中的企业通常规模不大,中小企业居多,走出去的经验与人才储备不足,各自分散走出去很可能遭遇多种风险,还可能出现与东道国产业的矛盾。对于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劳动力资源丰富,承接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够创造就业岗位,而且可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因此,通过加强政府间协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设境外产业园区,让中国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可以有效规避或降低走出去的风险。同时,与企业分散走出去相比,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往往可以成为双边合作的旗舰项目,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2日 07 版)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