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巡视员 魏加宁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邀请我来跟大家交流。从当前经济下行的原因出发,我今天主要谈如何加快改革。
一、从三大因素看中国经济下行
第一,从长期因素看,潜在增长率处于下降阶段。从统计分析的角度看,以前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在9%以上,到了十二五期间下降到到了8%左右,十三五的潜在增长率预测的最高值是8.50%,最低值是6.08%,平均值是7.19%。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一个事实,但不完全是宿命论。但是,潜在增长率下降并不能够完全解释为什么当前增长速度下降如此之快,现在实际增长速度低于潜在增长率必须从另找原因。
第二,从改革周期看,经济增长率尚在下降阶段。以往,我们遇到内外危机,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是先来一个思想解放。通过思想解放带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增长。过去36年三个大的周期非常明显。由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而带动的经济增长,这是我们过去基本的规律。
第三,从短期因素看,经济增长率难有起色。在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各驾马车均处不利阶段。从外部经济,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着我国出口。今年,国际组织均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所以,我国的出口前景受阻。消费这驾马车也疲软无力。政府消费、私人消费均是一路下行。整个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也是在下降。从短期来看必须加快改革,通过改革让私人消费增长上来。这是未来经济的唯一出路。无论从长期还是中期还是短期来看,改革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都需要加快改革来扭转局面。
二、从防范风险看中国改革
我们做了一个评估,对比较重要的风险做了一个梳理,包括外部风险、老龄化风险、产业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以及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的风险。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区分三类不同风险:
第一类就是不改革的风险。清朝灭亡的教训就是在错失改革良机,最后想改革的时候来不及了。再有就是前苏联的教训,由于戈尔巴乔夫之前人不改革,把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都积攒起来了,最后的改革已经大势已去,导致苏联解体的悲剧发生。美国次贷危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由于在危机之前,美国没有及时进行改革。
第二类是改革的风险。改革是冒风险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存款保险,从提出到实施历尽波折。
第三类风险是改革方法不当导致的风险。一个部门去推动改革,有可能把部门利益加大,最后使改革误入歧途。
所以讲风险的时候一定要区分三类不同的风险,然后区别对待。
三、从应对角度看改革的紧迫性
面临当前经济形势,我认为一种是“输血”式疗法,也就是通过大量的投放财政货币信贷来刺激经济。第二种是把新常态理解为一种“麻药”式疗法。第三种就是主张“手术”式疗法。光“输血”,光打“麻药”,不动“手术”的话,中国经济可能要出大问题。
当务之急是加快改革。从宏观上需要解放思想,从周期角度来看,也要通过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我们未来改革的总目标,其中包括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点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有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政府和企业关系,核心是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向市场放权,凡是企业能做的让企业去做,让市场去调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改革的方向是向地方分权。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具有优势。民主法治与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核心就是价格市场化。此外,国企改革也必须同步推进。如果只有价格改革,没有国企改革,不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就会变相成为涨价。结果还是老百姓买单。只有国企改革,没有价格改革的配合,企业就没有正确的价格信号,就没有办法展开公平竞争。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可以激发地方的活力和创造力。但是,财税改革到底是中央集权好还是地方分权好,还没有讨论清楚,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作为现代国家,我们既要重视民主也要重视法治。民主的作用是使法治拥有正当性和权威性,法治的作用使民主秩序得到可靠的保障。两者要相互作用、共同进化,来促进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