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扩大有效供给要补哪些短板

2016年01月08日08:12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扩大有效供给要补哪些短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补短板”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并提出了“扩大有效供给”的具体任务部署。当前,“补短板”对于扩大有效供给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未来我们要补哪些“短板”,如何补齐这些“短板”?

  补短板:提高我国经济“木桶容量”

  扩大有效供给,着力补齐短板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通过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等方面扩大有效供给。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哪些“短板”?

  “‘三农’问题、贫困问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薄弱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通过“补短板”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的底线,从而提高我国经济“木桶容量”。

  贫困问题无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资金、政策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

  “扶贫开发不仅是任务,也是重要增长点。”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说,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将精准发力,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将持续改善贫困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分析指出,今后5年,我国要易地扶贫搬迁1000万贫困人口,按照每户20万元的投资规模核算,大概能拉动6000亿元有效投资。

  “粮食产量虽然喜获‘十二连丰’,但‘三农’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短期来看,我国‘三农’问题面临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两大挑战;长期来看,抓好农业生产面临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两大挑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这样才能更快补上“三农”短板。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补齐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并从收入分配、企业造血能力、软硬件基础设施等角度提出了具体意见。特别是首次明确提出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这无疑体现了决策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的果断以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问题上的决心。”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指出。

  “补短板”要从五个方面发力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等,成为寻求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短板。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

  “五个方面的任务对‘补短板’提出了明确部署,意义重大。特别是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升级的制度环境将不断改善,迫切需要技术设备、研发、人才等一系列支撑。”张立群指出,促进制造业做大做强,需要补齐人才和基础设施短板,同时要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业态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增长。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琦认为,“补短板”的核心实际上在于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二是低端生产向中高端生产的转变;三是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的转变。而补齐产业和企业发展短板,大力推进企业升级改造,积极发展新产业,可以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可以加快形成基建市场化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助力经济发展。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会长王巨禄指出,要转变理念,运用供给侧理论,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着力提高农村经济供给和消费水平。

  “重视补齐农村经济发展中消费和供给两块‘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迫切要求。”王巨禄指出,要按照创新提质升级新需求,发展供给新业态,完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撑农村的政策措施,调整资金和政策重点,按照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优化涉农转移支付、常规补贴和引导性发展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记者 李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