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张占斌: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

2015年12月21日16:13   

?

[摘 要] 尽管我国经济短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走进新常态的中国,只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体基调,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做稳增长的促进派、改革的生力军,坚持“五力齐发”,就一定能够完成既定的年度任务和预期目标。

[关键词] 改革创新;养老保险;政府角色;角色困境;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 F123 [文献标识码] A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15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公报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这是自2009年以来GDP总量首次跌破7%,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国内外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走势都十分关注。下面,围绕当前经济形势谈几点看法。

一、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三季度增速稍有波动,但宏观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经济在波动中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讲,就是“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为什么讲“形有波动、势仍向好”?从整体上看,我国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呈现出“四稳”的显著特征。一是经济增长“稳”。我国前第三季度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总体上稳中有进,仍然是在年初预计的7%左右目标内,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二是就业形势“稳”。前三季度新增就业已经超额完成全年的计划目标,9月份的调查失业率数据是在5.2%左右,虽比前两个月稍微有一点点上升,但是主要的25-60岁的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是稳定的。三是居民收入“稳”。经济虽有波动,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9.2 %,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3个百分点。其中,连续三个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均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四是物价涨幅“稳”。前三季度,物价总水平(CPI)增长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平均增长1.4%,既没有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出现很多人担心的通货紧缩问题。

当然,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中国经济的增速表示担忧。实际上,9%的增速,是在我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情况下实现的,虽然增速比过去两位数时低一些,但实际增量已远远超过过去。我们以经济增长6.9%相应的不变价量增而言,这个数值已经比去年增长7.4%还要多。而且从横向比较看,世界银行、IMF、经合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都相继下调了今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值。IMF在10月份的最新预测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由此前的3.3%下调至3.1%。9月份,因二季度数据不尽如人意,大和证券调降日本三季度GDP预期。10月14日,摩根大通将其美国第三季度GDP预期由增长1.5%下调至增长1.0%。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6.9%的增长率,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实属不易。前三季度,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

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正在加速积聚

尽管我国经济短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各种有利因素正在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可以预期,今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完成全年各项经济目标。

(一)从需求方面看,“三驾马车”动力在积聚

一是消费驱动力增强。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你有我有全都有”,“羊群效应”明显,一浪跟着一浪。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前9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虽然汽车销售量有所减少,但住房销售增加持续带动家具、家电、家装等相关领域消费回升。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中,尤其是网络消费、电子金融等消费新业态方兴未艾。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2591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6.2%,显示了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力。

二是投资增长有望缓中趋稳。今年前三季度,企业普遍加大了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力度,投资增长正在由规模扩张型向注重内涵式发展转变。同时,投资结构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前7个月民间投资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继续快于整体投资,高技术制造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1.9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投资则低于工业投资4.8个百分点。而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集中批复和一批重大工程的开工,我们估计第四季度投资增长有望回暖企稳。

三是外部增长有望整体回升。在全球贸易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前三季度,船舶、金属加工机床等部分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增速均在20%以上。随着“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加快推进,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新时期“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国际产能合作的加快推进,我国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与产品综合国际竞争力正在大幅提升,国际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有效出口需求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二)从供给方面看,稳增长的动力正孕育兴起

一是大众创业提供增长新动力。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以及商事制度的改革,我国正在兴起新的创业热潮,草根创业、创客、众创空间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主体、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有关情况》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685.1万户,同比增长15.4%,截止到6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419.6万户,市场活力进一步得到激发。大众创业形成的千万个微观市场主体,虽然目前力量还很微弱,但伴随着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等创业土壤的改良,这些企业就有可能就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某个行业或产业的领头羊,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二是万众创新提供增长新动能。过去30多年我国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路子,目前单纯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要素供给结构正逐步从传统要素供给向人力资本、科学技术等新的要素供给转变。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正掀起一个“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正在新换代升级,动力更加强劲。

三是城镇化工业化提供增长新空间。从城镇化角度看,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的话,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研究表明,每个新增城镇人口将会带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资需求30万元左右,以目前年均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入城镇来核算的话,每年将直接带动3万多亿元的投资需求。从工业化角度看,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还远未完成工业化进程。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加速融合,工业结构的加快转型升级,巨量的投资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从政策保障面看,政府仍有很大的助力空间

一是中央政府的有力。随着我国宏观调控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回过头看,我国有效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宏观调控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党中央、国务院在宏观调控方向、力度和时机的把握上,在调控手段和工具的运用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我国宏观政策仍具备较大空间,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有足够多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和工具。

二是地方政府的有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胸怀全局、主动作为、不畏困难、讲求实效,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不断出新招、出实招、出硬招,不断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随着这些经验和做法在国家层面的推广,必将会给全年的经济工作带来新的气象和格局。

三、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

走进新常态的中国,正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挑战,这都是正常现象。在第四季度,只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体基调,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做稳增长的促进派、改革的生力军,坚持“五力齐发”,就一定能够完成既定的年度任务和预期目标。

第一,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第四季度,需要继续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注重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尤其要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已收回的沉淀资金用于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并举,促进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第二,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扎实推进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建设,加快推开城市轨道交通、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四大新的工程包。加强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宽带网络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落实完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教育、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医疗等机构的政策。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发掘大数据开放创新、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抓紧启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分步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好发展电子商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各项政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科技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实现以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第四季度,要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用政府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调整过渡期办法。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利率、汇率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投资准入门槛,激发全社会的投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在强调内需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需在稳增长的支撑作用。积极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出口市场份额。务实推进“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加快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快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启动实施一批前期收获性工程。充分利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创新载体和窗口,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