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陈先达教授从教60周暨《陈先达文集》出版座谈会召开

2015年12月18日16:2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5年12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陈先达教授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陈先达文集》(14卷)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召开。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韩震发来贺信,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郝立新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致欢迎辞,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等嘉宾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董事长杨耕介绍文集出版情况。研讨会分“陈先达教授系列著作:研读与评价”、“陈先达教授与人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发展”、“陈先达教授的思想随笔:理解与反思”三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韩东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先后主持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人民出版社等40余所单位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仁、学生130余人参加了研讨和座谈。与会专家学者就陈先达教授从教60周年来在教学与科研中的重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深入探讨了《陈先达文集》14卷的主要内容。

陈先达教授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30年生于江西鄱阳,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现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与会学者认为,从1956年走上讲台,在一个甲子的教学春秋中,陈先达教授指引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在哲学求索的道路上探寻真理、信仰真理。他被学生们称为“行走的马列字典”,但凡遇到出处不定的引文或者意义不解的原典,在他这里总能有所收获。除了“解惑”,他还时常向学生“传道”,教导后辈选择马克思主义专业需有坚定的信念。陈老师的课堂总是挤满了学生,还有不少非哲学专业的同学赶来旁听老师对哲学“可爱且可信、具有生活气息”的讲解。80岁之后,陈老师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路上,熟知他散步习惯的人大师生都喜欢跟这位永远踱步思索的平和老人打招呼、问声好、一起走走、一块聊聊。陈老师亦乐此不疲,认为“永远和年轻人在一起,永远与书为伍”让自己心态永远年轻,“教书育人是最快乐也是最适合的工作”。他常常感慨自己教书一辈子,最大的收获是有一群好学生,不少学生已经是教授了,这是“青出于蓝”的快乐。对他来说,“讲课”不仅是职业,更是志业,是终生的乐事。2015年,陈先达教授入选光明日报社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年度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教师”,这位勤勉的老人以其桃李芬芳的六十载教学生涯诠释了教师的最美姿态。

陈先达教授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著作等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哲学理论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和著述。著有《走向历史的深处》、《处在夹缝中的哲学》、《陈先达文集》(六卷本)、《陈先达自选集》及随笔《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论》、《史学拾零》、《散步?路上》、《我的人生之路》,合著《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人的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总览》、《被肢解的马克思》、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历史唯物主义新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求是》等期刊发表论文近两百多篇。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著作和论文多次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七、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一、二等奖,吴玉章著作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据介绍,此次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四卷本《陈先达文集》当视为对陈先达教授学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展现和清晰回顾,汇集了其不同时期的著作。第一卷《走向历史深处》以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为前导,研究了马克思如何突破以往历史观的局限从而走向历史的深处,是陈先达教授就历史唯物主义反思和求索的代表性著作。第二卷《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和第三卷《哲学与文化》收录了陈先达教授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章,前者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等问题,后者集中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之路,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思考。第四卷《问题中的哲学》区分了哲学中的问题和问题中的哲学,体现了陈先达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体认和将哲学思索和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坚持。第五卷《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是他与靳辉明合著、国内较早对马克思早期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有力地驳斥了西方“马克思学”关于两个马克思的观点。第六卷《被肢解的马克思》以叙述和研究结合、分析和批判兼具的方式纵向考察了肢解马克思的各种思潮,渗透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学态度。

第七卷至十二卷分别收录了陈先达教授自1997年至2014年写作的六本哲学随笔:《漫步遐思》、《静园夜语》、《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论》、《史论拾零》。陈先达教授回忆自己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有两次变化,一次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转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次是写作方式由长文转向随笔,“我想,能不能有另外一种写法,写自己稍微熟悉的、在实际生活中摸得着的、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我想可以。于是我尝试写短的、自己有点真实感受的、小块的东西”。他将哲学的概念融入生活中随处采撷的鲜活经验,将严谨的论说化作自然流淌的轻巧心思,集成了这六本哲学佳作,以通俗质朴的说理、清新亲切的文笔、沁人心脾的体悟开创了随笔式哲学写作、大众化哲学表达的新局面。每篇文章不过寥寥千字,哲学大家的思想风范、淡泊学者的社会担当还有一位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已然融会贯通、跃然纸上。第十三卷《散步?路上》常常被陈先达教授戏称为一本“聊出来的书”,校园漫步中他和学生们的妙问巧思、谈古论今凝结成这本“马路哲学”中对人性问题的探索、历史问题的求解以及命运问题的省思。第十四卷《我的人生之路》是陈先达教授晚年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他用文字回顾和梳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学术生涯,既有对少年时代小城故事的感怀、大学时期师生情谊的回忆,也有人到中年的转折与磨砺和晚年生活的青春焕发,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和马克思主义工作者的心路历程。(李林宝)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