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仲呈祥:审时与趋时

2015年12月18日13:16   

常受邀参加一些影视作品的研讨会,深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思维:一是善于“审时”,一是习于“趋时”。

我是“审时”派。恩师钟惦棐作为著名美学家、评论家,他以为,要做到科学评价一部作品,首要的条件是操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枪法准确“审时”。评价具体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思潮,首要的条件还是要准确审视和把握总的时代背景和情势,即善于审时度势,坚守以文化人、以艺养心的中华美学精神,然后才谈得上进入确有真知灼见的美学评析和史学评析。先生堪称身体力行的楷模。上世纪80年代初,谢晋执导的根据鲁彦周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云山传奇》一问世,文坛引起轩然大波。赞之者曰“好得很”,深刻揭露了“左”的历史渊源和吴遥这种人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人格的卑劣;而批之者则说“糟得很”,认为这是“污蔑党的”,因为当年积极参加“反右”运动的主观上都是为了“保卫党的”。先生以一篇《预示着矫健发展的明天》在《人民日报》发表,审时度势,辩证取舍,指出“《天云山传奇》对生活的怨尤,引来了人们对《天云山传奇》的怨尤,而怨尤之于怨尤,在我看来,都是不必的。但人们不能因此否认生活中吴遥们的存在。”艺术表现历史往往不能脱离道德评价,但历史是不能完全道德化的,把那段历史完全归咎于吴遥个人道德品质的卑劣,是片面的,因为当有更深刻的更全面的更大的“时”的原因须“审”,不出吴遥,也会出张遥、王遥、李遥的。所以,先生的评价,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相通,与人民大众解放思想的思潮呼吸与共。此文既出,反响强烈,对于平息双方的极端争议产生了不小作用。这便是“审时”功效之明例。

我不赞成“趋时”派。所谓“趋时”,即急功近利地追时髦、赶时尚。不是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站在当今人类文明与中华文明的高度,去审视文艺创作与文艺思潮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否有利于化人养心和提升人的整体素质;而是随波逐流,什么时髦便捧什么,什么时尚就吹什么,“真人秀”起就为其大唱赞歌,“选秀热”来又为其拍手叫好,“谍战剧”蜂起就称此类型魅力无穷,“言情剧”泛滥又论证乃大众口味所需,如此等等。“趋时”派是浮躁学与狂欢论的信奉者与鼓吹者。鲁迅先生当年在那篇著名杂文《趋时与复古》中批评的“趋时”派,看来至今还大有人在。“审时”与“趋时”,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艺批评观。“审时”之“审”,操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枪法,对所处的时代高瞻远瞩,洞若观火,激浊扬清,引领风尚。在当前,就是要认真学习、领悟、践行作为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坚持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反映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时代的风气,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决不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化人养心,决不当市场的奴隶,决不沾染铜臭。“趋时”之“趋”,奉行的是庸俗社会学哲学,亦步亦趋,唯利是图,以文化钱,以艺伤心,缺失了人文关怀与艺术良知,也必然丧失文艺批评的战斗力和公信力。因此,文艺批评要提倡自觉“审时”,反对盲目“趋时”!

(摘自2015年11月20日《文艺报》)

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红旗文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