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发生了阶段性的新变化,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进行“换挡”,增长目标向合理区间进行“收敛”。对我国经济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国内外都很关心,也有多重看法。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持续放缓压力,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也正在加速积聚,从整体上看,“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各种积极因素正在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更加明朗,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提质增效的发展基本面没有变。
消费驱动力增强,内需结构持续改善。过去支撑我国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依靠大规模的投资和大体量的出口,“三驾马车”中的消费需求动力明显不足,造成了内需结构的长期畸形发展,使得中国经济非常容易受到外需市场波动的影响。当前,随着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的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模式渐成主流,养老家政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尤其是网络消费、订制消费等异军突起,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等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方兴未艾。今年“双11”彰显我国网络消费潜力巨大,天猫平台交易覆盖232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阿里巴巴旗下各电商平台总交易额达到912亿元。“全球买、全球卖”的中国消费正在深刻影响全球,“全渠道+O2O融合”的新商业生态正在呈现,“电商+扶贫”正在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消费+娱乐”开创快乐消费新模式。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达到10.5%,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推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已经初步形成。
服务业超过半壁江山,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是一次转型,靠的是工业化拉动;从工业社会到服务业主导也是一次转型,靠的是服务业的大发展。过去,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产独大”的显著特征,工业化迅猛发展,走的是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产业发展路子。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转入到中高速的增长平台,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特点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超过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农业,日益成为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当前,我国在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迅猛,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兴起。在养老、健康、文化创意、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显著了改善人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福利。比如,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在经济总量中超过13%,科技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占17%,均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达到51.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近1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态势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发展亦势如破竹,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效地支撑了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城乡结构持续调整。过去,在城乡结构方面,我国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双二元”并存的局面,尤其是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制度,使得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无法实现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持续发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政策也在落实,城乡结构调整的“正外部效应”正在持续显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这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从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的真正转型,这有力地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城乡结构的优化调整。未来五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从现在约36%提高到45%,这意味着1亿左右的城镇落户正在加快落地。在城乡结构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2015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已经超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3个百分点,总额达到829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逐步向共享发展转换,城乡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个支撑带”加快落地,区域结构持续优化。过去,我国实行的是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主张“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种发展战略有力地提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但也逐步地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在继续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区域政策的基础上,正在加快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支撑带”战略,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以“一带一路”为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达44亿,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加快推进,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共赢局面正在加快形成,正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新的广阔发展空间,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