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县区、浙江杭州、团组织建设、创新活动阵地、创新机制、社团联盟
西湖区范围内高端商务楼宇林立,商圈楼宇青年众多。为了能够更好的聚集、服务楼宇内的大量隐性团员青年和青年自组织。西湖区团委按照“互动性、休闲性、公益性、共享性”的原则,于2007年成立了黄龙国际商圈青春社团联盟,通过挖掘、培育、融合与归并等途径,在促进多元化青春社团(自组织)进一步有序运作的基础上加大团建的有效覆盖,着力实现团青组织的共同发展。
一、源起
2008年12月,原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在杭州考察青春社团联盟工作时,把这种先帮助青年成立交流性组织再在青年自组织中探索团建的做法总结为全团基层团建的第10条宝贵经验。2009年团中央确定黄龙国际商圈青春社团联盟作为全团基层组织建设青年自组织团建工作试点。2009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以青年自组织中的白领志愿者为角度,对青春社团联盟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专题报道。2010年1月4日,西湖团区委经过前期的协调与策划,在商圈的高端写字楼—EAC欧美中心C区11楼西溪街道楼宇集群党委办公室设立了青春社团联盟(青年自组织)团建指导中心,编写了《西湖区黄龙国际商圈青春社团联盟团建指导手册》,规范了青年自组织、企业团建的方法、步骤、流程及其团委的工作职能。通过团建指导中心的组织和筹备, 2010年1月16日,黄龙国际商圈青春社团联盟正式建立团委,以民主直选、彩球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书记和副书记。2013年3月随着第一届委员会任期的届满,商圈团委通过微博海选投票和彩球直选相结合的方式,于3月27日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书记和副书记,整个海选活动共有1000余名商圈青年参与其中。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目前商圈已有会员企业176家,覆盖青年10000余人,社团会员企业中已新建75家团组织,而且90%以上采取直选方式选举产生了团委(支部)书记及委员班子,在社团联盟的有效带动下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得到明显加大,团员归属感也日趋增强。
二、做法
(一)以“贴近”为先导,主动深入,聚集楼宇“隐性”青年和自组织。
黄龙商圈楼宇众多,聚集了大量隐性团员青年和青年自组织。团区委的首要任务就是作最近距离的贴近,使共青团真正走进(近)楼宇,走进(近)青年。
一是深入走访调研,熟悉企业。依托黄龙商务中心党委,西湖团区委首先从物管部门着手,联合辖区街道团工委,召开了楼宇物管经理座谈会,初步了解和掌握各大楼宇中的公司进驻情况、活动开展等第一手资料。并重点地选择一批规模较大、青年员工较多的部分IT、房地产、会计师、工程设计、保险等企业进行逐家走访,通过分发《企业青年调查表》、青年座谈会等途径,了解企业青年自组织、企业团建的工作现状,并对青年参与度、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广泛征集对组建青春社团联盟、企业建团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二是挖掘青年骨干,结交朋友。通过走访,团区委在天健会计事务所、浙商创投、海康保险等大型公司发现并挖掘了一批青年及青年自组织的骨干力量,他们中有的是号召力较强的活动召集人,有的是在企业或网络活动中参与度较高的活跃分子,通过多次召集他们举行小型见面会,恳谈会,邀请他们参加团干例会等,加深了解和沟通,真正与他们交上朋友,系紧纽带,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成为社团联盟各个主题圈的首批召集人。
(二)以“圈子”为平台,积极培育,为青年自组织的有序发展创造条件。
为使黄龙商圈的各个青年自组织能有一个共同交流、共同分享、共同参与的平台,社团联盟把楼宇圈、职业圈、个性圈等三大主题圈作为基本构架,主动吸引、召集已有的自组织通过QQ群、网站注册、拉圈行动等加入社团联盟这一大平台,打通堵塞渠道,打破单链格局,使一些原来就运作较好的青年自组织进一步壮大规模,更具活力。嘉华国际楼宇圈、新湖大厦楼宇圈、保险职业圈、爱心加速车友圈、青春爱心社网店、创意圈、书友圈等等都已成为圈友们参与度高、认可度高的“人气圈”。同时,逐步建立健全“3+2”工作机制,为青年自组织的有序发展和最终实现团建目标积极创造工作条件。
一是加大宣传,进一步奠定思想基础。在社团联盟的日常运作中,团区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的指导思想,并注重对有关共青团、青年工作的政策宣传,加强青年自组织、企业负责人、青年骨干和广大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近年来团区委通过开展“我的五四梦想”、“新职场与新五四精神”大讨论等活动,使青年牢固树立高举旗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青春呼拉圈”刊物、“团讯手机报”等团情播报平台,还及时宣传报道社团联盟和各个自组织中团建工作的最新消息,被不少圈友称为是共青团的新型“风向标”。
二是丰富内涵,进一步奠定工作基础。团区委在社团联盟的地域性、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和实际需求的多元性上进行认真分析,多次牵头召开圈主联席会议,使团区委逐步转变工作角色,真正从台前走到幕后。在“3+2”工作机制中的“3”即“一节一社一刊”。“一节”是指社团青年文化节;“一社”是指由社团在淘宝网上开设的“青春爱心社”义卖网店;“一刊”是指社团联盟的季刊物,通过这三个日常活动平台,使广大青年和青年自组织真正在共青团的桥梁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发展的目标。同时团区委更是把社团联盟与“青字号”工程、志愿者活动、城乡百团结对、关爱低收入农户子女等这些共青团的品牌工作相结合,通过举办“五四精神永传唱,爱心义卖系灾区”主题义卖会、“爱心加速车友圈淳安暖冬行动”、“爱心电影进校园”等活动,积极号召和影响青年和青年自组织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使社团联盟成为他们展现自我、奉献自我的最佳窗口和舞台,让他们深刻感受共青团的魅力与感召力。不少企业的高层领导正是亲自参加了社团联盟活动以后,对企业建团工作有了从不了解到肯定支持的极大转变。
三是加大培育,进一步奠定人力基础。青年自组织中酝藏着很多优秀的青年骨干,他们也正是团组织急需的骨干力量。在“3+2”机制中的“2”即是指两支队伍,即组建和管理好圈主队伍和白领志愿者队伍。团区委牵头建立了圈主QQ群,圈主论坛,在社团联盟季刊物上专门开设了“圈主开卷”专栏,使这些自组织的骨干们增进交流,加深了解,同时更为下阶段自组织建团创造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
(三)以“融合”为节点,扩大覆盖,实现团青组织同步发展。
一是加强引导,强化组织融合。团区委在积极开展社团联盟活动的同时,及时掌握青年自组织和企业的建团意向和需求,成立了社团联盟团委,之后通过社团联盟团委对已有建团意向的会员企业和自组织,多次上门指导工作,并与相关负责人沟通联系,规范组织程序,倡导海选、直选等团内民主、公开选拔机制,确保选好选足团委(支部)班子。例如在华门房地产公司的建团工作中,团区委积极鼓励企业青年会与共青团同步发展,共同合作,消除了原自组织负责人的思想顾虑,也使得建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便于管理和日常指导,在社团联盟中成立起来的团组织,团区委现阶段均采取双重领导的方式进行归口管理,一方面他们隶属于社团联盟团委,另一方面又参与属地镇街的活动,有效融合于全区共青团整体化的大格局。
二是加大培训,促进人的融合。为使自组织的青年骨干和新团干们尽快适应工作,团区委不定期地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听取他们的工作意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邀请青年骨干参加团区委开设的 “西子青年讲堂”,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共青团的工作和工作方法,与更多的团干部交上朋友,成为贴心人。团区委还就如何在非公企业建团和团内民主等问题,专门在社团联盟中开了两场团课,使青年骨干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团务知识,能更好的融入团干们的大集体,实现由一名普通的“召集人”、“会长”、“版主”到团委(支部)书记的角色转变。截止目前,社团联盟的顾问团成员也已增加至40人,他们大多来自各会员企业的高层领导,团区委定期举行社团联盟汇报会,主动向企业领导宣传社团联盟的活动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争取获得各级领导最大的支持和信任。
三、成效
社团联盟经过多年的运作,主要有了四大方面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凝聚青年。从圈子组建到社团联盟的管理运作,再到青年自组织的建团,社团联盟为黄龙商圈的楼宇青年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通过三大主题圈,使很大一部分的楼宇青年能根据职业、兴趣爱好结识更多的朋友、同行,凝聚起更多的青年参与社团活动。
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黄龙商务区集聚了大批资质好、规模大、相对较成熟的企业、服务中介、物业配套以及活动设施,青春社团联盟的组建,对区域内资源的配置、整合、利用起到推波助澜的强大作用,使其能更好地为社团提供各式菜单式服务,丰富社团活动,为自组织的建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化环境。
三是进一步扩大影响。社团联盟“促联系、送服务”的宗旨与共青团服务青年的理念合二为一,社团活动虽然以自我发动、自我组织、自我运作为主要形式,但共青团发挥自身优势,将职业心理辅导、职业技能提高、青年沟通交流等融入社团联盟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共青团在广大青年中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青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企业建团数每年都有较大增长,目前还有近20家企业已有明显的建团意向。下一步团区委将重点探索在各个兴趣圈内建团,打破原有的企业建团的单一格局。
四是进一步实现双赢发展。社团联盟的圈主团现已有25名成员,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方式也更趋多样化,从圆桌会议到QQ会议、论坛会议,圈主们的热情也日渐高涨。“爱心加速”车队队长、“青春爱心社”的“掌柜”、“店小二”都由社团青年自己担任,并自我管理和运作,这大大加快了社团联盟的整体性发展,也便于社团联盟的自我壮大。建团企业的团建工作也开展得非常顺利,大部分的团委(支部)书记都较好地适应团务工作,能力提升较快。
四、创新启示
社团联盟在非公企业的自组织建团中的推动作用已经明显显现,工作中主要有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是充分重视企业领导层对青年工作的关心支持。要积极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各自组织的运行状况,争取企业的相关政策、财力能向青年自组织工作倾斜,使企业领导感受到自组织的良好运作和发展、团建工作的顺利推动是与企业自身形象提升、内力提高密不可分的。
二是充分重视青年和自组织的集聚效应。要坚持以点盖面,以面盖全的理念,把各种形态、规模的自组织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集聚效应,使每个个体能在社团联盟的带动下,发挥出最大能量,为团建工作打下扎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充分重视青年骨干的培养发展。要善于挖掘自组织中能力强、有热情、有号召力的青年骨干,要积极引导,强化培训,把他们发展成建团工作的核心推动者。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