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由于公务员辞职意愿增加,一些企业甚至开始托猎头寻找离职公务员。此前人社部表示,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并没有出现公务员离职潮。但现实中,部分公务员确实已经产生了离职念头,随时可能离职而去。客观来说,公务员离职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市场经济下,如果公务员都只想呆在机关里,那只能说明待遇太好了。反之,则应该有离职的愿望和想法,并与企业等形成互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过三次比较大的公务员离职潮。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有的是创业,有的则是出国,比较成功的有王石、刘永行等。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当下中国最活跃、最知名的企业家中,很多都来自于那次离职的公务员,如孟晓苏、冯仑等。最近的一次,则是发生在本世纪初,主要原因是机关精简,“迫使”部分公务员选择了离职。而眼下出现的公务员离职现象,虽然与前三次相比有相同之处,如创业、经商等,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引起重视。
从宏观环境来看,此轮公务员离职,不乏与机关改革力度加大、反腐、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等有关。从微观环境来看,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也在积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但是两者又都没有到位,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为公务员离职创造了很多机会与条件。
这一判断有事实印证,面对公务员的离职现象,伸出橄榄枝最多的,并不是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实体经济,而是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等虚拟经济。原因就在于,这些行业与政策的关联度更高,受政策的影响更大,需要的人脉关系、人脉资源等也更多。为了建立符合企业利益的政商关系,让企业掌握更多政策、享受更多资源,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聘用一些长期在行政机关担任一定职务且有离职念头的公务员,自然是最好的选择。纵然他们不懂得怎么管理企业、不知道如何经营企业,但只要手中有资源、懂政策、能够协调好与政府的关系,对企业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离职公务员自然就会受到企业的青睐了。
也就是说,此轮离职的公务员,与前几次相比,直接从事创业的,可能要少得多。更多离职的公务员,可能会选择到企业打工,并通过各种人脉关系和资源,与企业建立相对平衡的利益关系,以弥补不了解企业、不知道如何管理企业的不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微妙,反映了政府和企业在改革方面尚有许多功课要做的现实。
总体看,离职公务员到企业去,是很正常的。而企业如此钟情于并不懂得企业管理的公务员,可能存在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其中,政商关系仍处于一种不清不白的格局,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任凭这样的现象存在,不仅企业很难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政府职能转变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反腐工作将面临许多新的考验。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把属于市场的权力还给市场,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可能是最根本的手段。同时,加强规则的制定,加大市场监管的力度,则是规范企业行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希望公务员离职现象的发生,是改革深化的结果,而不是政商关系不清的结果。(2015年第3期《群众·决策资讯》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