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引发各方关注。从我国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唱衰中国的舆论也甚嚣尘上。“全面客观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对增强发展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说。
横向看: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亮丽风景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9年—2014年,全球GDP年均增长3.3%,远低于2003年—2008年4.8%的增幅。
毕吉耀指出,当前发达经济体虽然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但仍普遍面临“高失业、高赤字、高债务”的“三高”问题,经济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趋缓,一些新兴大国甚至出现负增长。
具体来看,美国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疗伤”阶段,政府债务最终去杠杆的结果就是税率上升,这将抑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增加。此外,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日本经济环比分别增长0.4%和1.0%,都较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了好转。但在毕吉耀看来,这更多是政策刺激的结果,而非经济增长动力得到了恢复。
“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无论与全球相比,还是与主要经济体相比,都是很快的。”毕吉耀说,“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4%。基于这一基数,7%的年均经济增速将带来巨大的GDP增量,对全球经济的带动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纵向看:“稳中有进”迈出扎实步伐
从年初以来的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迈出扎实步伐。
进入第二季度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居民消费和出口的增幅都有所回升。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正在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同时,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8月26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金融、财政、价格领域改革举措频出。毕吉耀说:“我们不搞‘强刺激’,而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问题采取预调微调措施,这既有利于熨平经济周期,还有利于减少‘后遗症’,将为结构调整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动态看:城镇化质量提升创造新动力
一方面,受外需持续低迷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新常态也孕育发展新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很大。”毕吉耀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很大,这些“差距”就是发展的“空间”。截至今年5月底,七类重大工程包累计完成投资达3.1万亿元,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投资额度就超过8000亿元。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也将扩展经济发展空间。
同时,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显著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相信随着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逐步提高,相关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毕吉耀强调。
(记者 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