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居于基础地位,一直是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学科。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前瞻意识,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文本解读方面,还是在对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与智力支持。
通过强化问题意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
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展开,防止教条化、经院化。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充分体现和反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很多学者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理应彰显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开放精神、反思精神,对当代社会实践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刻把握、概括提炼。
直面重大时代问题。当今我们面临的时代问题,不仅包括影响和决定当代世界发展走向的全球性问题,而且包括影响和决定当代中国发展进程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重大时代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层思考。实践问题、主体性问题、价值问题、发展问题、文化问题、生态问题、全球化问题等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时代问题,已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聚焦点、生长点。
深化部门哲学研究。当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部门哲学研究方兴未艾,凸显了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增强,成为哲学关注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研究范式。近些年,我国哲学界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提出和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发展哲学等哲学形态。作为部门哲学研究基础和最重要分析工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随着部门哲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通过提炼中国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从哲学层面探析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学者们认为,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和经验存在重大区别。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从多元现代性立场出发,深入探究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哲学基础,努力建构“中国现代性”。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统筹兼顾的战略思维、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入研究和阐发这些理论成果,是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运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学者们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理论内容中国化的过程,也是话语体系中国化的过程。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运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从哲学层面系统科学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对于坚定“三个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学者认为,在一些重大哲学问题上我们不能处于失语状态,而应主动占领话语制高点、赢得话语主导权,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开放融通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通过实践与文本互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通过文本研究为当代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学界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例如,一批中国学者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开掘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为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思想理论资源;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学者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的文本研究,为我们党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思想理论资源;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文本特别是《资本论》中正义思想的研究,为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供了思想理论资源;等等。
通过当代社会实践进一步激活文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既存在能否找到“本真的马克思”的问题,也存在找到了“本真的马克思”是否就能解决“发展马克思”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我们找到了“本真的马克思”,也不等于就能解决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因此,有学者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返本开新。怎样返本开新?就是从当代社会实践需要出发,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寻找解答当代社会实践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当代社会实践进一步激活文本研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作者为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