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杨佩卿

2015年08月19日08:1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我国城镇建设历史悠久,城市发展曾一度居于所处时代的前列,出现过当时享誉世界的大都市,但随着近代以来外国入侵和殖民掠夺,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近现代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基本上被扼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在不断探索中向前发展,总体上经历了起步发展、曲折徘徊、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呈现出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和城镇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的总体趋势。目前,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我国当前所秉持和践行的城镇化是一种新型的城镇化,是对西方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的超越,也是对自身城镇化实践的逐步完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重在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的是一条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城镇化。其中,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承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空间,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推进城镇化,要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动力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和信息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四化”有机融合。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依托城镇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聚集产业和人口,努力发展低耗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城市标准,对垃圾、污水、噪音等污染物进行达标处理和控制,增加绿地、林地面积,突出城市生态建设,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城市。保障城镇化的质量、效益和福利,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

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完善为原则,合理控制大城市过度扩张,加快健全中小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注重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配套集群发展;注重做大做强新型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注重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创新升级,推动城镇向数字域、信息域、智能域、知识域方向发展,引导人口和产业集中集聚,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有序发展格局,促使城镇地理空间优化、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共同繁荣,造就城镇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集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只有劳动力的非农业化和劳动力的空间转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仅有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优化,而不能让进城农民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没有生活质量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也称不上高质量的城镇化。要改革城镇人口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住地登记体制,让外来常住人口在医疗、教育、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赋予外来落户人口以完全的“市民权”。

该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呢?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要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提升质量,绿色环保。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以人为本,推进进城人口市民化。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的关系。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秋怡、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