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要率先践行核心价值观

张燕玲 

2015年07月31日08:20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新常态下党员干部要率先践行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系列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改革越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越需要分得清是非、站得稳脚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是党员干部积极应对新常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魂聚气、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价值观是思想方式、评价标准、决策模式、行为准则,它指引人们对现实社会进行认识、适应、改革。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已按下“快进键”。改革越往“深水区”、“攻坚期”推进,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越离不开凝魂聚气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不是直接的社会调节手段,却是支撑社会调节诸手段的思想动机和精神源动力;虽然不能取代深化改革的技术与手段,但决定着这些技术与手段的方向,并影响其效果。

党员干部是引领改革、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力量,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管理方式等,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放大效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党员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所倡导的价值导向和伦理导向,能不能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意气风发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去工作和奋斗,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只有率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承担挑战,坚定推进全面改革;只有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才能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党员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法治新思维,凝聚法治新共识。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同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迈向“法治新常态”。法治新常态的特征之一,表现为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社会对法治期望值更高与司法效率偏低、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更加主动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望,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构成要素中,法治和自由、平等、公正一起共同构成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成员及其各种组织提供法治框架内的行为准则和前进方向,保障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规范调整与有序运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如何,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领导干部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能否顺利推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高度重视法治的功能作用,带头学法守法、依法办事,使法治成为全社会常态化的行为模式;努力运用法治的价值取向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和价值取向,建构法治型社会秩序。

三、党员干部在治理体系中处于特殊位置和特殊环节,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社会建设发展由此步入新阶段。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为根本的动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从国家层面推动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促进了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从社会层面拓展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公民个人层面,为个人的道德行为规范提供了价值准则,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

党员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国家治理体系层面来看,党的力量源泉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干部能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是非标准的确定,以及如何调解社会关系、化解利益矛盾等重大问题。从国家治理能力层面上来看,关系到党员干部在处理社会事务、深化为民服务时,能不能真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优良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动员和组织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党员干部是党性党风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拒腐防变的核心举措。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风貌。习总书记读过《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填写了《念奴娇》词,其中写道:“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里的英雄意气,就是共产党员的党性职责。当前,各种腐朽、错误的思潮严重冲击着执政党建设的防护线,给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和价值取向带来消极影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重、紧迫。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

事实证明,没有什么比“一边刮骨疗伤、一边读春秋大义”的领导形象,更能促进人民群众心灵上的团结,更吸引人聚集到中国梦的旗帜之下。因此,要深入意识形态的根本内核,用核心价值观筑牢信仰根基,在为官从政做人中坚守政治本色;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管理和辩证思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员干部的工作目标、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自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做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共产主义道德的引领者。

(作者系省社科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