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张坤:一位可敬可亲可学的群众领袖

张坤

2015年07月27日14:22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一位可敬可亲可学的群众领袖

由群众评说群众领袖,用实录还原真实历史——一口气读完《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位可敬可亲可学的群众领袖跃然纸上。掩卷沉思,浮想联翩,仿佛听到像当年习老在西北局工作时那样,干部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

找仲勋去,因为他是一个忠诚担当有勇气的共产党人。习老说过,只要对人民群众有利,我们就干。这就是他心中的一杆秤。一位亲眼目睹习老正确处理广东群众性偷渡外逃事件的同志回忆说,我一直记得习仲勋同志说过的话:“有些做法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就要改正过来;有的情况做错了,要敢于承担责任。这样老百姓的气就顺了,顺了以后,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不会受影响,而且老百姓会更信任你。”面对当时偷渡的严峻形势,习老义无反顾承担了责任,并且通过艰苦努力扭转了这个偷渡风潮,从解决偷渡问题为切入口,乃至向中央要求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谋划,在习老心中酝酿而成。一位曾当过特区领导的同志充满敬意地说,习老“真的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带了一个好头,是一位尽职尽责、做出卓越贡献的开拓者”。

在我们党内,习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作风和品格,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在这部采访实录中,习老的老同事、老部下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漫谈着、回忆着,却无处不闪耀着习老的精神和品格。从每一位访谈者的回忆中,习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栩栩如生地重现了出来,深刻而具体地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工作路线。毛主席曾赞誉习仲勋“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找仲勋去,因为他有一套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深入调研的好的工作方法。这一点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习老主政广东时创建经济特区等问题上得到充分显示。不管是求实,还是创新,源泉是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一位同志说了这样一段朴实而感人的话:“习仲勋同志下基层是家常便饭,他到过粤东、粤北、粤西、珠江三角洲和海南的许多县、市。很多地方不是一般的基层,是非常贫困的地方。像阳山县的东山、清远县的白湾等自然条件很差的贫困石灰岩山区,他都跑过了。”要知道,此时的习老已经是年近七旬的老人,又经历了“文革”的磨难,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年轻干部,但他的务实作风和精神风貌,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在这本书里,许多同志提到,习老经常轻车简从,不讲排场,不摆架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平易近人,与群众打成一片;他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善于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总结提炼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从来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习老深入调研的好的工作作风和方法,为各级领导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领导干部。

找仲勋去,因为他是一个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好干部。一位同志回忆起习老在广东工作时到梅县调研的情形:“他戴着草帽,走在泥土地里,把裤腿绾起来,非常自然;他见到农民,和他们打招呼,谈话都很随和。农民见到这么大的领导来,有时候会双手和他握手,习仲勋同志也会还以双手相握,非常平易近人,非常亲切。”那时,梅县的老百姓还很穷。习老指示当地干部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群众吃饱饭又有零花钱。”

书中记录了很多习老不打官腔、不唱高调、不搞特殊化的故事,记录了很多反映习老正确用人观和名利观的看似小事却系大节的故事。譬如他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人,会亲自抽查家人有没有用他的车,秘书有没有用他的车办私事。对身边工作人员,他绝不会通过手中的权力封官许愿,或者给予特殊照顾。

早在1944年秋,习老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就强调:一是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是不当“官”和“老爷”。三是走出“衙门”,深入乡村。这三点要求,不仅对司法干部适用,对其他部门的干部同样适用;不仅那个时代应如此,70年后的今天同样应如此。

总之,读完《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个可敬可亲可学的群众领袖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指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需要伟大力量。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从《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和智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