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赵燕霞:提升科技服务引领创新发展

2015年07月22日10:41   来源:前线网——《前线》

原标题:提升科技服务引领创新发展

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北京也正在积极落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新战略定位,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引领带动全国创新发展。


  科技服务业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不仅有助于完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增强首都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对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能够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服务中心

北京是全国科技服务资源最密集的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到2013年底,北京市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7.1万家,从业人员95.2万人,实现增加值1444.3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9.6%。随着北京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

  新兴科技服务业态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服务链基本形成。北京一直引领着全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技术转移、创业服务、科技金融等一批新兴业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围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新成果产业化等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较为完善的创新服务链。在创业服务方面,涌现出车库咖啡、3W咖啡、联想之星等一批新兴创业服务机构,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全国首个以创业服务为特色定位的集聚区。在科技金融领域,天使投资、创业投资、PE等新兴金融业态加速发展,尤其是第三方支付、P2P平台、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科技服务资源创新日趋活跃,对区域创新支撑作用突出。北京科技服务业领域聚集了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独立性研发中心等创新资源,是北京市研发活动和自主创新成果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北京市第二次R&D资源清查数据显示,科技服务业R&D人员全时当量8.04万人年,占全市的41.9%;R&D经费363.99亿元,占全市的54.4%;申请专利6498件,占全市的26.1%。科技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市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成果最丰富的行业领域之一,对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对全国的创新辐射作用也已经充分显现出来。

  中关村引领地位进一步凸显,集群化发展效应开始显现。中关村作为北京市科技资源最集中的区域,科技服务业占据了全市半壁江山,以占全市科技服务业行业4.8%的法人单位数,吸纳了29.3%的从业人员,创造了50.1%的营业收入和49.9%的利润。尤其是中关村核心区的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关村创业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和标准一条街正在加速形成。

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研发服务业创新产出效率有待提升。研发服务业是科技服务业中创新活动最密集的行业,代表了科技服务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目前,北京研发服务业仍以国有事业单位为主,规模以上法人单位中,国有事业单位占50%以上。这些机构研发经费投入主要以政府经费为主,而且由于缺乏对科技人员有效的激励机制,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相对较低。2013年北京市科研院所研发经费占全市研发经费的比重高达50.8%,但其专利申请量仅占到全市的19.8%,输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市不到3%。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当前北京尤其是中关村创新创业非常活跃,探索出若干创新创业服务新模式,但是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孵化器、技术转移机构等科技服务机构普遍缺乏技术管理融合型高素质人才,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二是仍有部分国有科技中介机构对政府依赖性较强,服务内容单一,很难真正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三是新型创业服务机构自身的盈利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挖掘、筛选项目以及深度孵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大多数科技服务业领域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行业准入门槛低,发展水平层次不齐。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尚不健全,对技术交易、技术推广服务、科技金融等业态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政府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有待提高,支持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科技服务业发展活力。

  北京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尤其是近年来中关村“1+6”先行先试政策、“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探索取得积极成效,在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优化创新创业制度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因此,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要以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激发科技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是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释放科研院所创新效能。增强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关键还是要激发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要积极开展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纳入科研人员绩效评价范围。探索完善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在这方面“京科九条”已经有了重大突破,规定“科研机构可提取70%及以上的转化所得收益,划归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所有”,关键是要落实,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真正提高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二是简化行政审批,引导科技服务业领域大众创业。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的要求,放开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服务业领域。由于有些科技服务业具有研发投入大、创新风险高的特点,有些科技服务业具有准公益性特点,因此,要加强政策扶持,积极落实国家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整合北京市现有关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新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行针对性扶持。

  聚焦重点领域,增强科技服务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增强研发服务业创新能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美国发布新版“创新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我国也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硬件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经济对各行业带来新的变革和生机。北京发展研发服务业,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新型企业研发机构等发展,引导各类研发机构开展具有行业领先和颠覆性变革的原创技术创新突破,为北京打造具有技术主导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并引领带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打造“北京设计”品牌。近年来,北京一直在大力推进“设计之都”建设,实施首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打造出“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设计红星奖”等品牌活动。发展设计服务业已经成为促进北京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未来要继续推进“设计之都”建设,加快集聚一批国际知名的设计机构,支持本土企业建立独立的设计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品牌。同时,要加强设计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创新,探索文化科技融合新模式,积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提升整体的设计水平。

  三是提升工程技术服务业市场竞争力。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以中央工程技术服务机构为龙头,上下游服务企业集聚发展的工程技术服务集群,在全国竞争优势突出,在全球也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未来,应抓住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契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集成化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做大做强工程技术服务业。

  完善服务链条,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是提升孵化器专业化服务水平。要继续探索新型孵化器发展模式,提升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传统孵化器增值服务能力,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各类创新型孵化器,推广“孵化+创投”等服务新模式。积极引导创业服务机构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转向升级,提高服务能力。如针对不同产业提供创业服务,打造互联网+、智能硬件等专业领域的孵化基地;针对高校学生等特定群体提供特色化的创业服务,等等。

  二是提高技术转移服务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我国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技术转移服务环节薄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中关村目前正在打造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已经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未来应继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支持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开展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技术转移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专题数据库等服务平台,鼓励知识产权新兴业态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产业、科技、金融等政策的衔接,积极探索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知识产权投融资模式,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能力。

  加快平台建设,充分释放首都科技服务资源效能。

  一是支持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继续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产学研开展联合创新。创新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模式,将专业领域科技服务机构纳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释放开放实验室等平台的发展活力,为领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检验检测等各种专业化服务,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鼓励社会机构建设创新创业全业务链服务平台,为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包括技术转化、政府政策咨询、科技成果孵化、科技金融等集成化、高品质的科技服务。

  二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已经启动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要创新驱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与北京相比,天津、河北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不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区域创新创业环境不完善。因此,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不仅仅是要引导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河北、天津落地转化,更重要的是构建起吸引创新创业要素集聚的生态环境,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而共同推进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未来要发挥北京科技服务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引导北京的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在天津、河北等区域进行业务拓展,为京津冀大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作者: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