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迟福林谈“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与突出挑战

2015年07月06日08:27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十三五”:以服务业主导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

我国正处于走向服务业主导的历史节点,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关键是“十三五”在走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坚持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转方式的“最后窗口期”。

总的判断是:我国正处于走向服务业主导的历史节点,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关键是“十三五”在走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

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与突出挑战

“十三五”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背景下的现实性选择、战略性选择和主动性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客观把握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

一是工业转型升级大趋势——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第一,“十三五”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交汇点。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成为世界工厂,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未来几年,如果加工制造为主的格局不改变,势必在多方面处于被动的状态。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第二,“十三五”我国将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依托新信息技术,“互联网+”将带动我国工业信息化的新突破。第三,“十三五”我国将开启一场以智能化为重点实现制造业的革命。预计未来几年以高铁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城镇化转型升级大趋势——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第一,我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未来5~10年名义城镇化率仍会以年均1%~1.2%的速度推进,到“十三五”末期名义城镇化率有望提高到60%左右。第二,“十三五”是我国形成人口城镇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2013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与2012年世界平均52%的人口城镇化率水平有较大差距。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未来6年人口城镇化率有望以年均2%~3%的速度推进,到2020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到50%左右。第三,“十三五”有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性突破。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看,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几年城乡一体化在制度与政策层面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三是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第一,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我国已经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新阶段,城乡居民的吃饭穿衣等生存型消费需求基本解决,而与人自身发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医疗等发展型消费支出开始全面快速增长。第二,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以信息消费为例,近年来我国信息消费规模以每年20%~30%速度快速发展。估计“十三五”新型消费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25%的水平。第三,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这是消费结构升级最为突出的特点。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接近40%,预计到2020年服务型消费占比将提高到45%,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可能达到50%以上。农村居民总体上正处于由日用消费品为主向耐用消费品为主转变的阶段。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十三五”我国将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创新不足。创新不足仍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矛盾。比如,我国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5%,而发达国家德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在70%左右,占GDP的比重在30%~40%。

二是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服务业比重偏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占比明显提高是一个基本趋势。2014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8.4%,2015年第一季度达到51.6%,这是个历史新高。但仍然远低于2000年发达国家70.1%的平均水平;与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2013年69.3%)、俄罗斯(60.3%)、印度(57%)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三是改革尚未实现重大突破。第一,服务业市场开放度不够。服务供给不适应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于服务业市场垄断,尤其是行政垄断。以教育为例,教育体制“考试型、封闭式、行政化”的特点十分突出,不仅有违教育发展规律,而且也很难满足全社会的教育需求。第二,结构性矛盾还相当突出。目前我国财税结构、金融结构、教育结构同经济转型大趋势不相适应矛盾日益突出,“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要求明显增强。第三,在某些方面制度化、法治化环境尚未有效形成。比如,尽管这些年法治政府建设有明显进展,但还面临相当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快推进。

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牵动影响转型发展全局

“十三五”我国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的客观基础正在形成。实现这一转型,既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7%左右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又能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

形成服务业主导新格局的需求明显加大。一是工业转型升级对现代服务业的依赖全面增强。第一,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增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并不大。进入工业化中期,尤其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性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第二,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互联网发展的依赖性增强。“互联网+”时代,离开信息化,离开“互联网+”,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比较困难,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头戏和突出优势就比较困难。第三,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对服务型经济的依赖性增强。企业的产品创新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苹果之所以能够打败诺基亚,关键在于苹果的服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只有包括服务模式在内的商业模式变革能够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趋势,企业才能在新阶段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二是人口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全社会对城镇化的需求和期望发生历史性变化,尤其是对城镇化的就业、居住等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十三五”时期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意味着近4亿农业转移人口将要进城,这带来巨大的教育、医疗等需求,并为生活性服务业释放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是消费结构升级对现代服务业需求明显增强。以教育为例,2014年,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30万左右,同比增长16%。中国在美留学生占了全部国际学生的31%,2014年为美国经济贡献了约220亿美元。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客观上要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服务的有效供给。

以服务业主导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是以服务业释放消费的巨大潜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估计到2020年消费市场的总规模将从2014年的26.2万亿元人民币提高到45万亿~50万亿元人民币,仅用6年时间就可以实现消费规模倍增。二是以服务业释放城镇化的巨大红利。我国新型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如果名义城镇化率从2014年的54.8%提高到2020年60%左右,将带来42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空间。三是以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不仅将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更会形成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把形成服务业主导新格局作为“十三五”的基本目标要求。当前,对走向服务业主导的判断,还有某些争议。但从各国发展经验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服务化是一个客观趋势。尤其是工业化中后期,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日趋明显,制造业的信息化、服务化、全球化特点十分突出。没有现代服务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工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服务业不是不要工业,而恰恰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趋势下通过发展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新型工业发展,推进工业的转型升级。

以服务业主导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目前我国正处于走向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形成服务业主导新格局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是形成中速增长的新常态。近几年,我国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十三五”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为中速增长奠定重要基础。二是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新常态。从近两年情况看,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吸纳约100万个新增就业。“十三五”服务业年均增长10%,年均吸纳新增就业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成为吸引就业的主要渠道。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不仅是形成新一轮创新创业潮的主要推动力,而且将为创新创业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条件。三是形成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的新常态。服务业是“白领”就业的主要行业。到2020年,如果服务业主导格局基本形成,我国在服务业就业的人口将不少于4亿,由此将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四是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常态。走向“绿色现代化”,关键是推进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较低,可以有效地摆脱重化工业的路径依赖,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常态。如果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能源消耗量将下降14%左右,SO将减排18%左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