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学者:“和主义”是中国思想走出去的最好选择

2015年07月05日09:16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中国学者:“和主义”是中国思想走出去的最好选择

  由中国知名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主办的“察哈尔圆桌:‘和主义’与中国价值观外交”主题讨论会4日在北京举行。学者在会上首次探讨“和主义”。

  “和主义”一词由察哈尔学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赵启正率先提出。他解释,中国的“和”包含“和平”、“和谐”、“和善”、“和解”等多种意思,是处理国家之间、个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至高的理想标准。他认为西方没有这种概念,西方语汇体系也没有能与之对应的词汇,故而译为“Hehism”。

  事实上,从已成为国际法基本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经典语句,中国官方在外交实践中屡屡表达中国文化精神。而有“走出去”的企业代表说,向当地人阐述中国‘和’的思想时往往会彼此达成一致。

  赵启正表示,对“和”的意义进行历史的挖掘和现实的展开,讲好“和”在当今中国和中国人的表现,从理论上阐述好中国“和”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合学者观点,倡导类似于“和主义”的价值观外交有两重战略意义。一方面,便于打消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的质疑和担忧。“中国的崛起已引起世界的关注,关注的结果是提出‘你是谁,你想干什么’。”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赵可金说,发展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才能回答世界对今日中国之问。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为世界做出贡献,亦属于“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指出,西方现有的和平理论存在“不够安全、不够包容、不够可持续”等缺陷,西方学者也意识到中国的理念和实践超越了“二元对立”,寄望中国经验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

  学者们谈到,在向世界传播“和主义”时应注意将价值观外化为制度安排。比如英、美等国均曾成功展开与世界市场具有同构特征的价值观,即“普遍的、开放的、分布式的”,建议中国汲取经验,揭示出“和”的历史哲学意义,更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实践和传播“和主义”。 (记者 张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