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充分展现,而抗战胜利又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充分展现
民族凝聚力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和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民族亲和力、向心力和聚合力,其强弱程度既受社会交往、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受重大自然灾害、大规模战争等因素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特别是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时,民族凝聚力更加彰显。日本帝国主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动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正是这种强大的凝聚力,激励着中华民族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推动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日本灭亡中国的图谋激发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也历来不畏强暴、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自20世纪后半叶起,日本帝国主义就曾与其他列强一起积极参与瓜分中国。明治维新之后的70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屡屡犯我华夏。1874年进犯中国台湾,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进而吞并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恩格斯说过,“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日本灭亡中国的图谋,激起了全民族的愤怒和反抗,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迅速凝聚起来,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集中爆发。
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抗日战争是对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大锤炼、大检阅,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最危险关头,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一致,彰显了强大的凝聚力。朱自清在《这一天》中这样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动员程度如此广泛,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正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四万万同胞团结得像万里长城一样,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碰得头破血流。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国夺取抗战胜利的根本力量。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从根本上说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力量。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而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武器装备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日本。在敌强我弱和没有充分外援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凭着自身强大的凝聚力,英勇拼搏,顽强战斗,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精神书写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所以说,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二、抗战胜利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抗战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重大转折,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抗战胜利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备受其他民族欺辱,被视为“劣等民族”,在中国境内的公园里赫然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示。相当一部分人也产生了自卑心理,在外族人面前抬不起头。抗战初期所存的“抗战亡国论”、“再战必亡论”等论调,更是严重动摇和损害了民族自信心。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日本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迫使其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洗雪了民族耻辱。同时,抗战胜利还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不仅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使中国跻身到大国行列,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抗战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优秀的民族,有力批驳了民族悲观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极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抗战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民族凝聚需要坚强核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缺乏强大民族凝聚力,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能够把全民族凝聚起来的坚强核心。在中国,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以其先进性,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其他阶级和政党,要么缺乏先进性,不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未来,要么缺乏广泛代表性,不能代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都不能把中华民族凝聚起来。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成熟,日益成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例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治民主、政府廉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国统区政治专制、吏治腐败、经济凋敝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延安成为黑暗中国走向光明的灯塔,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加强了自身建设,克服了“左”右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中国共产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不可分割的联系,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黏合剂,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当之无愧的核心。
三、以纪念抗战胜利为契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抗战胜利最好的纪念,就是牢记历史。牢记历史既不是延续仇恨,也不是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当今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当今中国,已今非昔比,纪念抗战胜利,就要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发展利益提供坚强保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就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精神支撑。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但绝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体现为敢于挺身而出、英勇献身;在集体和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体现为敢于无私奉献、见义勇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体现为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要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加强民族团结和谐,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统一,热爱和帮助自己的同胞。
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抗战胜利以来的事实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组织力、动员力和号召力,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强核心。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别的党派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就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