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者解读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就中日关系发出重要信号 两个"不答应"回击日本右翼 

2015年05月25日09:0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学习路上”大型网络数据库  点击进入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  (万鹏)23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习近平指出,“‘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梁云祥认为,习主席的讲话对未来中日关系发展发出了重要信号,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席此次会议,体现了中国政府希望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从客观上也促进了两国国民的感情。另有学者指出,习主席此次讲话中两个“不答应”的表态,将促进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反对否定和美化侵略的极少数日本右翼分子,共同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回顾中日古代历史:

和平友好是两国人民心中的主旋律

“中日一衣带水,2000多年来,和平友好是两国人民心中的主旋律,两国人民互学互鉴,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在讲话中回顾了隋唐时期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并指出,当年很多来自日本的使节、留学生、僧人在西安学习和生活。他们中的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同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留下了一段动人佳话。”习近平谈到,2009年在访问日本时,到访了北九州等地,直接体会到了两国人民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联系。

“习主席此次讲话,表明中日关系正在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双方关系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梁云祥认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席此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希望实现两国关系发展正常化的意愿,从客观上也促进了两国国民的感情。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指出,习主席的讲话表明中国领导人重视中日关系,对中日友好事业有着信心,希望进一步夯实两国间和平友好的民间基础和民意基础。

强调历史真相不容歪曲:

两个“不答应”回击日本右翼分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相信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习近平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相信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

当前,中日关系仍然面临着结构性的矛盾。”梁云祥向记者谈到。他指出,联系到两国的现实利益,当前两国结构性矛盾在四个方面的表现依旧突出,首先是两国面临着安全困境,各自对对方的信任感仍需提高;其次是双方的国家实力如何保持均衡;第三,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如何能让彼此接受和理解;最后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民间的交往,增进双方民众的好感。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注意到,习近平以两个“不答应”回击日本右翼分子,他认为,习近平此次表态将促进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反对否定和美化侵略的极少数日本右翼分子,共同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祈愿中日和平友好:

只要两国人民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

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两国人民勤劳、善良、富有智慧。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习主席的讲话对未来中日关系发展发出了什么信号?梁云祥向记者谈到,“讲话首先表明了中国的态度,我们愿意与日本建立良好的发展关系;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指出两国民间的国民感情对于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强调侵略历史问题,区分了两国友好发展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概念。”梁云祥指出,“以德为邻”更多的是强调日本在侵略历史上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从两国未来的关系发展来讲,除了秉持正视历史的态度外,还应该通过国际法的规则来构建两国发展的框架。高洪认为,讲话中释放出的和平友好信息,体现出中国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的负责任态度,将进一步巩固中日关系去年底开始的回暖势头,也有利于调动日本国内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力量,牵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言行。

(本文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学习路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