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对话价值观(32):修身齐家 和谐致美

记者 贺 勇 臧春蕾 程远州 沈文敏 张 文

2015年05月19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修身齐家 和谐致美(对话价值观(32)(最美家庭 何以最美)·寻找最美家庭)

引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5月15日第二十二个国际家庭日前夕,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用数据呈现中国家庭发展的基本状况;14日,全国妇联主办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揭晓:晒出343万张幸福照片,征集好家风好家训121万多条,近70万场家庭故事会、分享会,133万群众自荐、他荐参与,经过近3个月全国范围内的寻找,100户家庭脱颖而出……

千秋家国梦,家和万事兴。中国是世界上家庭数量最多的国家。调查显示,我国家庭平均规模为3.35人。家庭人口数量以2人或3人为主,2—3人的小型家庭已经成为主流家庭;几世同堂、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呈减少趋势。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家与国间找寻意义、构建价值,留下无数经典,绵远悠长至今,成为国人最深厚的心理积淀。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倡导家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价值观宏大高蹈,必落于细微,方能浸润心田。如何落小、落细、落实?从“齐家”始。

在改革开放剧烈变动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年轻人,能在工作中冲锋陷阵,却陷入家庭纠结的泥淖中愁苦万分;也有诸多父母、老人感慨与儿女见面越来越少,且不知如何沟通是好;更有受多元文化影响,无数家庭不时发生基于价值观的冲突……本期“对话价值观”从全国群众票选的“最美家庭”中择取4名入选者,与专家共议“最美家庭”为何最美、怎样造就更多“最美家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最美”……

向上向善 方成最美

“最美家庭”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与现代家庭价值观的精华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家庭可成为“最美家庭”?

马凤芝:“最美家庭”体现着人们对家庭所有美好的定义或想象。“家”是生命延续、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场所;“家”是情感的联结、心灵的港湾、幸福的来源。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强调,家庭作为基于血缘亲情而构建的生活单位,满足了人类联结与关爱的天性需求。和谐美满的家庭,缔结着彼此间的亲密关系,促进相互间的臻善臻美。“寻找最美家庭”,不仅仅是一次“评选”,更是一次“互动”,通过千千万万家庭的参与,塑造着当代中国家庭的整体精神风貌。那些“晒”出来的家庭 “最美时刻”,凝聚着中国家庭生活的传统与现代风貌,呈现出中华民族千年厚重的家庭文化积淀、价值取向和生活智慧,荟萃了中华民族传统与现代家庭价值观的精华。我认为,这就是“最美”的文化意蕴。

苏菲:“最美家庭”首先应当是和谐温暖的心灵港湾,是一个让人可以放松、依靠的地方。毕竟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大多在工作、拼搏,总会有不顺利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港湾,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可以避避风、挡挡雨。我们家连保姆在内7口人,吃饭时一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的,每个人对别人都笑脸相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大家客客气气和和睦睦,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克服。如果每个家庭都这样,社会不就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刘时粘:家庭之美应当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家16名家庭成员中,有6位博士,被戏称为“超级博士家庭”。客观地说,我家算不上书香门第,我自幼贫苦,务过农、办过企业,后来长期扎根在基层机关。但我喜欢读书,从小教育子女要做有用之人、为国家出力。受我的影响,子女们都养成了自强不息的性格。大女儿曾因经济条件艰苦,中专毕业就中断了学业,但她工作后刻苦自学,最终考取加拿大一所大学的硕士学位。长幼扶持激励,其他几个孩子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价值观涉及人的价值目标、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等等。是每个人,也是每个家庭时时、处处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比如,有人认为“有权就有一切”;有人认为“有钱就是福”;也有家庭认为“家庭平安才幸福”。您的家庭奉行的价值观有哪些?

意西泽仁:爱是家庭价值观的核心和基础。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夫妻二人共同抚养一个女儿,互敬互爱成为最基本的理念。我认为,只有志趣相投共同进步,并能相互帮助互相体谅的和睦夫妻,才能营造温馨向上的家庭氛围;在此基础上,二人携手致力于孩子的养育,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看着她一点点地长大成人、成才成功……这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张金龙:我自己有个概括:“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养老育小、用心经营、甘于奉献、和和气气、幸福美满”。我年少时出门读书,父母多病,全靠哥嫂支撑。哥哥过早离世,我视嫂子如母亲,好生赡养,将尊老敬老、知恩图报的好传统传给下一代。如今,全家16口人四代同堂,每月雷打不动都要欢聚一次,小辈向长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长辈给小辈谆谆教诲,共享天伦之乐。我腾出家里的老房子,放弃每年上万元的房租收入,发动家庭成员为村民们设立“客堂汇”,发扬乡贤文化为全村人服务;全家老小都非常支持,纷纷出钱出力。如今,在我家的影响下,徐行镇已有30多家“客堂汇”。

言传身教 弘扬家风

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最美家庭”不可或缺的滋养品

记者:您认为,“最美家庭”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马凤芝:纵观这些“最美家庭”的感人事迹,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不可或缺的滋养品。家风本质上说是种道德教化,与整个社会文化及其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家庭代代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是家庭生活幸福和谐的载体;以良好的家风家教促进未成年家庭成员健康成长,全社会才可能拥有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可见,家风关乎社稷兴盛,不容忽视。

意西泽仁:家风是普通中国家庭的“传家宝”。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是连接家与国的文化纽带。家和万事兴,国治天下平,祖辈、父辈们心口相传的家训家风,寄托着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一辈做给一辈看,一代讲给一代听,在言传身教中,我们才懂得了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懂得了勤劳土生金、节俭五谷登,明白了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谦和有礼待人的人生哲理。由家推至国,我们才懂得了爱家更要爱国的人生大义、民族大义。

记者:当前,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12个关键词中的哪一个最能体现您的家风?

苏菲:“友善”是最贴切的。我的丈夫马海德在世时,每年大年初一都会带着全家老小去麻风病院拜年,小孙子从小就去麻风病院,还亲手将礼物送给麻风病人。马海德去世后,我把他留给我的3万多美元养老金全部拿出来,成立了奖励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马海德基金会。如今,儿子接替我成为基金会理事长。同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在提案中也经常关注麻风病的防治。我们还在云南建立了一所马海德小学,帮助麻风病人的后代有学上,如今已有麻风病子弟考上大学了。这让我们全家觉得投入公益事业特别有意义。

刘时粘:“爱国”“敬业”同我们的家风比较契合。“爱国和敬业是立身之本”。我经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在阳新县卫生学校、医院和卫生局工作时,几乎没有休息日,忙起来没日没夜,根本顾不上家,但也给孩子们做了爱岗敬业的示范。几个孩子如出一辙,也非常努力地学习工作。如今,4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分居美国、黄石、武汉、广州四地,在工作上都很出色。我也时常告诫出国的子女不忘回国报效祖国。

记者:作为全国“最美家庭”,您的家庭在培养家风、涵养价值观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可以分享?

苏菲:家庭不一定要生活富裕才能幸福。我们家从来不会为一点小小的经济问题闹矛盾。这是因为马海德建立了一条家规:儿子刚一上班,就让他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交给家里。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要教育子女对家庭尽责任和义务。之后家庭成员逐渐增多,却始终坚持这条家规。这些年,我们全家追随马海德为麻风病人做公益,不管是购买礼物、春节探望还是建设学校,家庭成员间从没为钱红过脸。

意西泽仁:十多年前,女儿意娜去北京读大学。那时通信技术还不发达,我用书信的方式和她联系,两年间就通了百余封书信。后来我出版散文集《雪融斋笔谈》,特意选取20多封家书,在书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板块叫“父女家书”,畅谈学习与修为的。女儿对学习始终保持着热情,写博士论文和博士后论文期间,经常背着干粮“泡”在博物馆里……

家国一体 与时俱进

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同时,家庭教育、家庭文化也需与时俱进,传承“最美”精神,提升社会风气

记者:寻找“最美家庭”的活动告诉我们,家庭建设中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

马凤芝:“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家富强安定,须以家庭和睦、家风仁厚纯朴为基础。“最美家庭”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万个这样的家庭构成社会道德天空清朗的基础。与此同时, “家”除了是生存单位外,还是独特的社会保障单位。中华民族家庭所具有的人伦双向关怀的传统,形成了强大的亲情凝聚力,构建着稳定社会的基石。把家庭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础,把家庭成员间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在血缘伦理基础上,是中国家庭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水源泉。

苏菲:寻找“最美家庭”不是寻找最美个人,就像在为麻风病人服务这项事业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家人都尽力了”,而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努力。大家秉承共同的理念一起参与一项事业,这才叫“家”。我想,大家之所以推选我们,也是因为认同我们这样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家庭精神。而这种和谐、积极、向善的价值观已然融入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血液中……我相信,不管马大夫与我在与不在,这种精神都能继承下去。

记者:参与评选“最美家庭”,让您的家庭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意西泽仁:参与评选“最美家庭”活动,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怎样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家庭文化,怎样从家庭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课题。今天的中国,每个普通家庭都在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也需与时俱进。我的家庭将继续坚持“尚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家风家训,也要学习其他“最美家庭”的闪光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家风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还要跟其它最美家庭一起,让“好家训、好家风”故事深入人心,营造亲善和睦、团结友爱的氛围,为改善全社会风气贡献力量。

记者:入选全国“最美家庭”,成为整个社会在道德和价值观上的楷模,那么您在家庭建设方面有什么新的计划?

刘时粘:我认为,每位家庭成员只要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至于退休的我,已给家乡阳新县枫林镇出版了“坐爱枫林晚”历史丛书,还担任起枫林教育励志协会理事长,筹集基金253万元,每年用利息奖励本镇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忙得喘不过气来……能够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出把力,既能体现个人价值,又能激励后辈积极向上,我很知足。

张金龙:自从在家中开办了“客堂汇”,我家一年四季都不关门。村民喜欢来这儿,什么事都喜欢请我拿主意。村里没有汽车站,进出很不方便,我起草了一份材料送到区建交委。最终,站台建成,村民皆大欢喜。下一步,我们家主要是全力办好“客堂汇”,传播乡贤文化,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各项活动,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我的小孙子张晓冬大学毕业毅然回到农村,成了村里的志愿者。我家的公益事业有了接班人,希望“最美家庭”的精神能够一代代传下去!

本期统筹:刘维涛 臧春蕾

版式设计:宋 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