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科走向)

万丹:中国科技哲学在实践中发展壮大

2015年05月18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中国科技哲学在实践中发展壮大(学科走向)

  科技哲学是198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命名的。从学科渊源上说,科技哲学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演化而来,是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继承与发展。当代中国科技哲学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壮大起来,也将在实践中继续向前推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促进自然辩证法基本原则同我国科技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自然辩证法学科能在中国发展起来,不仅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于其学理的内在逻辑与中国实践相契合。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新中国成立后,自然辩证法研究对科技界普及和推广马克思主义、对科技工作者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功不可没。与此同时,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也与我国科技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需求相符合,主要关注科学技术观、科学方法论,特别是生产实践中的辩证法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指导下,立足于对科技与社会发展关系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便领先世界制定了国家的全面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集中发展国防与国民经济中最为紧缺的新技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中打造自身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除继续关注科学方法论、怎样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外,在引进西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科学哲学、科学计量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丰富和拓展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资源和问题域。正如我国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新时期的自然辩证法事业已经完全不同于苏联的研究范式,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注重科技与生产的关系,善于借鉴西方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包括科学方法论、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科技思想史、科学学、科技政策、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等在内的“大口袋”式的学科群。

  关注世界前沿问题更关注我国现实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科技哲学关注世界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前沿问题,更关注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方面均有丰硕成果。如在自然观上,我国学者提出与“天然自然”相对应的“人工自然”或“社会自然”;也有学者提出语境论科学哲学,主张在语境的基础上透视、扩张和构建整个科学哲学的“大厦”;还有学者提出科学实践哲学,主张以实践优位取代传统科学哲学的理论优位,建立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新科学观,推进科学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间关系的研究;等等。此外,中国科技哲学与实践活动联系紧密。近年来,知识经济、风险社会、生态保护、科学传播等课题进入科技哲学研究视域中,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科技哲学的研究范围。

  在提出和解决科技哲学领域的“中国问题”中开辟光明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科技哲学界追踪国际学术界动向,努力推进一般科学哲学、具体科学哲学(认识哲学、生物学哲学、物理学哲学、数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现象学技术哲学等方向的研究。此时同时,结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属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实际,更多地关注工程哲学、生态哲学、信息哲学、技术创新、技术风险等问题,并在科技与生态的关系、科技伦理、规约科技发展的社会建制、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等课题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科技哲学,已为中国学术界对于国际学术界从“跟着说”到“接着说”、再到“对着说”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和正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具体的科学发展过程、技术发展过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等不同层面提出和解决科技哲学领域的“中国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因为是在中国实践中提出的,就不具备普遍性意义。普遍性都是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从来没有抽象的普遍性。在具有特殊性的“中国问题”中,正包含着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适用的普遍性。这些“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又得到中国科技哲学所提供的思想资源支撑,其中既有对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科技思想的创造性转换,又有在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与国际接轨的学科上的创新性发展,更有在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研究上的深入推进。

  纵观当代中国科技哲学走过的历程,可以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中国科技哲学正因为符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而具有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