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复苏之路仍不平坦的欧洲经济

李 罡

2015年05月12日13:55   

当前欧洲经济的形势与特点

一、经济复苏势头疲弱、不均衡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2013年,欧盟经济陷入停滞状态。2014年欧盟经济增长仅为1.3%,仍然没有达到危机前3.1%的增长水平(见图1)。欧洲经济增长疲弱的主要原因是消费、投资、出口增长乏力。2014年第二季度欧盟个人消费总量只相当于2007年的水平,固定资本投资总额比2007年投资水平低15%。

从国别来看,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复苏呈现出不均衡的趋势。与欧洲其他大国相比,英国经济可谓表现突出。自2012年以来,英国经济实现持续强劲增长。2013年,英国经济增长1.7%,增速远高于欧洲其他主要国家。同年,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经济增长仅为0.1%,几乎陷入停滞。身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一直徘徊在0.3%的水平。而意大利和西班牙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一直处于衰退的阴影中。2014年,法国的经济增长率仍在0.4%的水平徘徊,意大利经济仍未摆脱负增长,衰退0.4%。德国和西班牙经济状况虽有所改善(德国增长达到1.6%,西班牙实现1.4%的正增长),但与英国2.6%的增长相比,仍然表现逊色。[1]2014年,英国GDP总额达到22223.6亿欧元(以当前市场价格计算),超过法国的21420.2亿欧元,成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2]英国著名智库经济与工商业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 Ltd.,简称CEBR)预测,到2030年英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3]2014年,爱尔兰是欧盟国家中的增长明星,增长率为4.8%,高出欧盟平均增长水平3.5个百分点。2014年,仍有四个欧盟国家经济呈现负增长,分别是塞浦路斯(-2.3%)、意大利(-0.4%)、克罗地亚(-0.4)、芬兰(-0.1)(见图2)。据欧盟委员会欧洲经济冬季预测报告,2015年欧盟国家将全部恢复正增长,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1.7%和1.3%。[4]

二、劳动力市场情况有所改善,但失业率高企仍是巨大挑战

在《2014年年度增长调查》中,欧盟将解决危机引发的失业和社会问题作为2014年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同时明确了欧盟今后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

2014年就业率提高0.9个百分点[5],欧盟委员会预测2015年欧盟就业率仍然呈上升趋势。但欧盟国家严峻就业形势仍未从根本上缓解,高企的失业率仍然是欧盟各国的一大心病。自2012年以来,欧盟的失业率一直处于10%的高位。2014年欧盟失业率为10.2%,与上年相比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仅为0.7个百分点。欧盟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在不同成员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2014年,欧盟28国中失业率水平超过欧盟平均水平的有12个国家。其中希腊(26.5%)、西班牙(24.5%)、克罗地亚(17.3%)三国的失业问题最为严重。欧洲国家的青年失业问题更为严重。2014年,欧盟青年失业率水平为22.2%,有13个成员国的青年失业率超过欧盟平均水平。西班牙(52.4)%、希腊(53.2%)的青年失业率甚至达到50%以上的惊人水平。

三、财政状况有所改善,但债务压力依然很大

欧盟的财政整顿和财政紧缩措施效果明显,欧盟财政状况明显改善。2010—2014年欧盟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2014年,欧盟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由2010的6.4%降为3%,降至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上限。根据欧盟委员会的预测,2015、2016两年欧盟财政赤字比重将继续下降,分别降为2.6%、2.2%(见表1)。从国别来看,2014年,实现财政赤字低于3%而达标的国家有18个,其中德国、卢森堡、丹麦三个国家实现了财政盈余。其余十个欧盟国家财政赤字仍未达标,其中西班牙、斯洛文尼亚、英国、匈牙利四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5%。欧盟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虽然仍呈上升趋势且仍高于60%的上限,但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从整体来看,欧盟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但各国财政面临的压力大小不同。2014年,公共债务占GDP比重超过100%的国家有六个,分别是比利时(106.4%)、爱尔兰(110.8%)、希腊(176.3%)、意大利(131.9%)、塞浦路斯(107.5%)、葡萄牙(128.9%),南欧国家特别是希腊和意大利仍然是公共债务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

欧洲经济复苏的利好因素

一、石油价格下降有利于消费增加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降。从供给方面来看,美国本土的页岩油和页岩气产量大幅上升和利比亚石油生产的恢复导致石油供给的上升。从需求方面来看,节能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欧洲国家经济低迷和新兴经济国家增速放缓导致了石油需求下降。在需求下降和供给增加的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石油价格的下降,一方面减轻了消费者的能源支出,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会降低生产者的成本,拉低产品价格。通过这种机制,石油价格下降可以起到刺激国内消费的作用。家庭消费在欧洲国家GDP的比重约为60%,对拉动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二、量化宽松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为了抵消财政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欧央行使用了包括降息、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直接货币交易(OMT)、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量化宽松(QE)等多种宽松货币政策工具,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低成员国的融资成本和债务国的债务压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

在欧元区经济难见持续复苏、通货紧缩压力日益增大、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有限的背景下,2015年3月9日,欧洲央行正式启动总额1.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根据该计划,欧洲央行将每月购买600亿欧元政府和私人债券,持续至2016年9月。虽然量化宽松政策短期能起到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促进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欧央行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风险:第一,德国坚持欧元区国家继续推行财政紧缩政策和推进结构改革,不能使用财政刺激。欧央行的量化宽松刺激政策是“一条腿走路”的状态,如果没有财政政策的配合,量化宽松的效果有限。第二,欧元区经济的根本问题是结构问题,如劳动力市场僵化,社会福利制度过高等,货币政策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受各国政局、社会形势、党派博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欧元区国家结构改革推进缓慢。第三,大规模量化宽松可能会导致长期通货膨胀率升高。

三、拉动欧洲投资的“容克计划”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重要因素。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不振是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的原因之一。2013年,欧盟国家的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为2.6万亿欧元,与危机前2007年的峰值3万亿欧元相比,低出近14个百分点。其中,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投资下降幅度最大,成为拉低欧盟投资总水平的主要国家。为了促进欧盟国家的投资,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了欧盟未来三年种子资金为210亿欧元(预计带动3150亿欧元)的欧洲投资计划(也称为容克计划),并于2014年11月26日正式公布。根据容克计划,欧盟委员会将与欧洲投资银行合作,建立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uropean Fund for Strategic Investments ,简称EFSI),由欧洲投资银行全面负责该欧洲投资计划的相关投融资事宜。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的融资来源主要有:欧盟投入160亿财政预算资金,欧洲投资银行出资50亿欧元,总计210亿欧元作为“种子基金”,鼓励成员国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各国的国家促进银行)为种子基金的扩大再融资做出贡献,同时吸引私人和外国投资者的进入。总额为210亿欧元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中,将有16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带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宽带)、教育、研究、创新、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长期投资,计划撬动2400亿欧元的资金进入上述长期投资领域,50亿欧元用于促进中小企业投资,计划撬动750亿欧元的中小企业投资(见图3)。2015年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欧洲战略投资基金规定”的建议,并于3月10日获得欧盟财长会议的通过。4月20日欧洲议会对该规定进行了投票,欧洲立法机构正对该提案进行立法讨论。欧洲投资计划的相关法律文本将于6月份正式出台。

容克计划虽然还未正式实施,但已经获得欧洲主要国家的支持。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卢森堡五国先后宣布将通过本国的国家促进银行为本国获得容克计划资金支持的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支持。2015年2月,德国和西班牙宣布向欧洲战略投资基金注入80亿欧元和15亿欧元,以支持本国获得容克计划支持的项目。3月,法国和意大利又分别承诺向欧洲投资计划注资80亿欧元以支持本国的获批项目。4月9日,卢森堡宣布将通过国家促进银行向容克计划支持的项目注资8000万欧元。[6]4月21日,波兰政府宣布向受到欧洲战略投资基金支持的本国项目注资80亿欧元。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估算,在2015—2017的未来三年间,欧洲投资计划将使GDP增长多出3300—4100亿欧元,就业岗位增加100—130万个。[7]

四、中欧经贸关系的加强促进欧洲经济复苏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08—2012年欧盟对中国直接投资存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欧盟27国在华直接投资存量突破1000亿欧元,2012年投资存量继续增长,达到1181亿欧元,比2008年增长1.2倍。近年来,中欧投资关系出现的一个新趋势是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欧债危机爆发后,中国对欧盟投资逆势增长,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2009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达到62.78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近一倍。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已达315.3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40倍。中国加快对欧投资步伐,有效缓解了欧洲国家的流动性缺乏困境,中资企业进入欧洲带来了新的机制,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就业岗位的增加。[8]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持续攀升,中国在欧盟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欧贸易的发展对拉动欧盟出口具有积极意义。2014年,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欧盟对华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0%。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从中国进口产品的贸易额占其进口总额的18%。作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和欧盟是全球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与欧盟共同探索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路径,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目前,中国已与冰岛和瑞士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挪威正在进行自贸区谈判。

中欧金融合作不断加深,出现了一些新亮点。继英国正式向中国提交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的确认函,成为首个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和七国集团成员以后,法国、德国、意大利紧随其后,也决定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其中亚洲国家34个、欧洲国家18个、非洲国家2个、美洲国家1个、大洋洲国家2个。作为美国的西方盟友,欧洲国家缘何不顾美国的反对纷纷加入亚投行?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完全符合各自国家的利益,将对欧洲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加入亚投行有利于欧洲国家为本国老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投资、融资便利,也开拓了欧洲银行和企业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渠道,有利于欧洲分享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的红利,促进欧亚之间的投资和贸易,进而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和就业的增长。亚投行运作成熟后,将会鼓励使用人民币,带动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使用和流通,这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下一轮的金融变局。目前,欧洲主要金融城市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在各自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中你追我赶,各显身手,欧洲人民币离岸中心城市呈现出“四足鼎立”的格局。在未来国际金融领域的变局中,欧洲主要大国谁也不想失去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机会。加入亚投行将促进中欧金融合作和欧洲国家金融业的发展。

欧洲经济面临的挑战

一、结构改革难见进展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国家遭受严重冲击,纷纷陷入债务危机,各国纷纷采取反危机措施应对危机。反危机措施虽然见效快,但不能调整引发危机的经济社会结构,甚至会强化现存的导致危机的结构性问题。因此,以德国为代表的欧元区核心国家坚持认为推进以提升增长能力和经济效率为目标的结构改革才是欧洲国家实现真正复苏和持续增长的根本之策,即欧元区国家应积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减少对产品市场的管制,解除产业管制,推动产业竞争,提高企业效率;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优化社会保障,避免社会福利过度膨胀;改革劳动力市场,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和活力。

欧元区国家在推进结构改革方面进展缓慢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缺乏具有坚定推行结构改革的强硬政治领袖。结构改革是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自然会遭到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反对。因此,需要有号召力的强势政治人物来平息反对结构改革的声音。其次,结构改革的效果不是短期内能显现的,改革初期还可能引起经济增长的下降、社会福利水平的降低、失业率的提高,这些问题会引来不同程度的社会不满及抗议,甚至会导致现任政府的下台。从这个意义上讲,结构改革对现任政府来说具有很大的政治风险,这是结构改革推进缓慢的政治原因。最后,欧盟和欧央行采取的一些反危机措施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削弱了危机国家进行结构改革的动力。

二、财政紧缩仍在继续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一方面采取措施对危机国家进行救助,一方面要求危机国家加强财政纪律,降低财政赤字,以此恢复政府公信力和投资者信心,制止危机蔓延。然而,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欧元区各国政府同时削减政府开支,无疑会使财政紧缩政策对GDP的紧缩效应放大。财政紧缩政策对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1)增加税收、冻结工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等。这些紧缩措施将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导致居民储蓄倾向大于消费倾向,表现为个人消费支出下降。(2)削减财政开支。这意味着政府消费支出下降,直接导致国内需求下降。(3)税率的提高将增加企业成本,抑制投资的增加。此外,财政紧缩政策的社会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增加了低收入者的生活负担,导致欧洲社会骚乱频发,出现了“占领伦敦”、“占领欧洲央行”、“包围伦敦证交所”等社会抗议活动。

三、地缘政治危机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对俄制裁措施不断升级,由资产冻结、旅行禁令等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制裁手段逐渐升级为实质性的经济制裁。俄罗斯也采取了诸如禁止从欧盟进口农产品的反制裁措施。欧盟是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各国与俄罗斯在不同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俄罗斯不仅是欧盟成员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国,还是法国重要的军火和德国机械设备的主要出口市场。俄欧相互制裁对地缘上与俄罗斯接近的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冲击更为严重。芬兰是欧元区中对俄罗斯经济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俄罗斯是除欧盟外芬兰的第二大出口市场[9]。俄欧相互制裁使芬兰对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根据芬兰海关的数据,2014年1—10月芬兰对俄出口额为39.43亿欧元,比2013年同期下降5.41亿欧元,下降幅度为13.7%。俄欧相互制裁导致俄欧双边贸易额和相互投资下降,对复苏乏力的欧洲经济无异于雪上加霜。

自2013年以来,欧洲经济表现出复苏迹象。尽管目前,对欧洲经济来说也存在一些利好因素,但是,欧债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结构改革推进缓慢,财政紧缩和通货紧缩仍在延续,地缘政治危机引发俄欧相互制裁,这些消极因素使得欧洲经济的复苏之路仍不平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来源:当代世界)

————————

[1] http://ec.europa.eu/eurostat/tgm/table.do?tab=table&plugin=1&language=en&pcode=tec00115,last accessed on13 April, 2015.

[2] http://appsso.eurostat.ec.europa.eu/nui/show.do?dataset=nama_10_gdp&lang=en,last accessed on13 April, 2015.

[3] CEBR, “World Economic League Table 2015 Highlights”, 26th December, 2014.

[4]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ffairs, “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 Winter 2015”, January, 2015.

[5] 2012年、2013年欧盟就业率连续两年下降,分别下降0.6、0.4个百分点。

[6]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15-4745_en.htm.(上网时间:2015年4月17日)

[7] European Commission and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Factsheet 1 Why Does the EU Need an Investment Plan?”, http://ec.europa.eu/priorities/jobs-growth-investment/plan/documents/index_en.htm.(上网时间:2015年4月17日)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

[9] 2013年芬兰对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18%。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