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京津冀协同发展:让改革呼应蓝图

2015年05月04日14:23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让改革呼应蓝图

  ■ 社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细化清单和路径设计后,还得三地踏石留痕的执行力,并重视改革驱动的作用,用改革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势能动能。

  中央政治局昨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从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专题汇报,到现在《纲要》正式获批,已有年余。而这份蓝图的绘就,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完成顶层设计。方略既定后,不难想见,接下来京津冀区域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时期。

  有了规划纲要,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会被纳入到体系化、全局性设计中。这有利于在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结构,建立一体化市场,将首都“健体”做减法和区域联动算加法结合。要知道,京津冀区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北京有“大城市病”,津冀则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而协同发展、协调迈进,则是化解的不二良方。至于怎么协调,有了极具针对性的细化清单和路径设计后,还得三地的主动作为、踏石留痕的执行力,并重视改革驱动的作用。

  这种改革,是囊括多方面的,它旨在形成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向反哺。就眼下看,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政策松绑及由此带来的巨量资金流均不成问题。前不久,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自贸区已经挂牌,河北优势产能也正在“走出去”。而据财政部此前估算,三地协同发展仅在未来6年内,就可能撬动42万亿元的投资。京津冀成为资本青睐的热土,已成定局。

  但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放眼长远,不能只是成为资本的盛宴,还得重视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它要在“新常态”语境下形成新增长极,就得在行政规划先导的环节,以改革提升并改善政府治理,通过建设法治、责任、阳光政府来避免走弯路。

  一方面,三地应在协同发展框架下谋划各自发展,完善落实京津冀协议责任机制,清理和废除妨碍区域统一市场形成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切实做到平等互补、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在政府职能转变上,三地都摒弃高成本与低效率的治理模式。以环境为例,作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京津冀三地均面临着严峻的治理形势,所以区域联动治污当在制度、布局、技术等层面更好地破题。

  协同发展,还应秉持“民众福祉改善”的导向。要保障京津冀全体公民能共享区域经济发展成果,在地区、城乡和不同人群之间实现均等化,其中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的目标尤为迫切。比如,消除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障碍,探索共享优质公用服务资源的新路径等等。

  《纲要》落地,大幕开启。协同发展需要在改革助力下,形成更强大的势能与动能,唯有深化改革的铺路,才能消除落实中的诸多难题,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