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人民要论)

汪同三:如何看新常态下的增速之变

2015年04月07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如何看新常态下的增速之变(人民要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首先让人感受深刻的是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甚至超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确实,过去5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2010年的10.4%逐步下降到2014年的7.4%。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5年GDP增长的预期指标是7%左右。如何看待这种增长速度的变化?

  从高速到中高速的转变适应了经济上台阶的现实需要

  经济增长从高速到中高速的转变,有利于我国经济迈上中高端水平和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新台阶。

  中高速增长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实力与大国地位严重不相称,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世界水平,甚至国民经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不把经济搞上去,其他事情都谈不上。因此,改革开放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发展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前30多年,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脱节的现象日趋严重,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果继续沿袭粗放增长方式,盲目追求高增长速度,不仅会损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会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高速增长则给经济发展留下较大的调整空间和回旋余地,有利于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中高速增长有利于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我国经济体量已经非常庞大,201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3.6万亿元,一个百分点的增长就意味着6000多亿元的新增产出。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继续保持高速、超高速增长不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曾有过较快增长阶段,以后便在经济波动中减慢下来。上世纪一些新兴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过快速增长,但最多持续10年左右。我国持续3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世界奇迹。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减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我国已具备较为雄厚的物质实力、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多项重要产品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抵御各种冲击能力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中高速增长完全能够继续保持住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良好态势。

  中高速增长可以保障就业。在宏观调控诸目标中,我们已经把就业放在首位,高度重视保障和扩大就业。过去几年,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新增就业岗位逐年增加。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就业弹性有所提高,已经不需要太高的经济增速就可以实现就业预期目标。另一方面,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加快上升,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高于工业,也进一步为保障就业创造了条件。

  我国在增长速度转变过程中取得重要发展成就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为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宏观经济方面,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处于合理区间,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64334亿元,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之首;城镇新增就业创历史新高,2014年新增就业达到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远低于预期指标;物价水平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

  在经济结构方面,截至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51.2%;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全年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产能过剩矛盾受到高度重视,“十二五”前四年,累计淘汰炼钢、炼铁、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分别达到7500万吨、6900万吨、5.7亿吨和1.52亿重量箱,大幅度超额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

  在微观经济效益方面,我国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201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增长8.6%。

  在资源环境方面,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行动更加坚决;2014年能耗强度明显下降,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6.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6%。

  在人民生活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数年高于GDP增速。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均明显高于GDP增速。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能取得这份亮点频现的优异成绩单,实现增长减速而经济社会发展不减速,有力证明了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意义。

  在这些可量化表述的成绩背后,还有两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第一,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与方式。在应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中,特别是面对两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我们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牢牢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下限,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定向调控、精准发力,有效降低宏观调控成本。宏观调控通过促改革激发发展动力,通过调结构增强发展活力,通过惠民生挖掘发展潜力,保证了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第二,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本届政府从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第一件大事。截至2014年底,已经减少1/3的行政审批事项,为引领新常态提供了制度保障,调动了社会大众的创新潜力,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引领新常态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较之原来注重增长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新常态要求经济社会多目标协调平衡发展,更加注重通过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社会和谐和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敢于直面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

  坚持发展,主动作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需要化解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风险。没有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切都是空谈。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不要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能够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增长速度,要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增长速度,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形势下,应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特别是注意控制投资增速过度下滑。从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来看,经济结构的增量调整要靠投资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终也要体现在形成投资上。当前,在继续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基础作用的同时,应注意发挥合理和有效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解决好调优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问题。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和激发经济社会活力,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得到巨大解放,靠的就是改革。面对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当前,在着力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特别应着力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因为国企国资改革不仅关乎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而且关乎整个实体经济的活力、效率和前景。

  稳定和完善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动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尤为重要。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只要波动在合理可控范围内,就要保持平常心。应认真分析和正确对待经济运行中的长期趋势因素和短期波动因素,既尊重和引导长期趋势,也善于利用有利的短期因素、克服不利的短期因素。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加强预调微调,加强定向调控,通过激发微观活力和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促进宏观经济稳定。

  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政府工作来讲,一方面应倡俭治奢、强化服务、依法行政,创造性地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应坚决反对和治理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现象。公开曝光和严肃处理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精彩推荐:

1、特别关注:习近平点名称赞过哪些县委书记

2、习近平博鳌演讲五大亮点 命运共同体不分亚洲内外

3、习近平“扶贫观”:扶贫先要扶志 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4、盘点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习近平都上过什么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