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基于习近平有关重要论述的分析

郭如才

2015年04月01日11:0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关于这一论断提出的原因、深刻内涵、具体要求,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阐述过。基于习近平的有关论述,可以对这一重要论断作出如下分析: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在全面审视和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基础上作出的。从国际发展环境看,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原有的全球政治经济均衡状态正在被打破,新的均衡尚未形成;从国内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这一论断内涵深刻,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深刻理解,特别要注意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历史特点中蕴藏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好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能力上的重要准备。

[关键词 ]习近平;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习近平主持报告起草工作时明确主张写进去的。他直言“这句话涵义是很深的”,并在多个场合进行过阐述。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思路、新举措的认识。

一、“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全面审视和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

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是习近平的一贯要求。那么,当前国内外形势最显著的特点究竟是什么?我国又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大势?关于前一个问题,“转折点”和“跨越期”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两个关键词;关于后一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十八大报告的两句话:一句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句是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

1. 从国际发展环境看,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原有的全球政治经济均衡状态正在被打破,新的均衡尚未形成。

2. 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无法回避的基本背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国际形势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人民日报》2014 年8 月31 日。),原有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深刻调整在所难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其一,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形成了全球三极分工格局,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主要市场,资源富集国家提供资源,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是全球制造中心,三极之间供需大循环形成了资源配置,带动了上一轮全球经济繁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原有供需大循环被打破,下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争夺更加激烈。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兴市场国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资源富集国家也努力向产业链上游攀升,全球专业化分工呈现出向各个国家内部分工转变的倾向。习近平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参见《人民日报》2012年 12月 17日。)

国际金融危机在冲击世界经济秩序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原有的经济发展理念。在危机的冲击下,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已经“流水落花春去也”,凯恩斯主义也难以妙手回春,福利主义制度可持续性发生严重困难,不少国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模式。

其二,大国关系也进入全方位角力新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使得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升温,冷战思维抬头,一些地区的历史积怨和文化冲突再次浮出水面。经济危机与政治、民族、宗教、社会矛盾撞击反射、相互渗透,使整个国际形势变得山重水复,更为错综复杂。

从更深层次上看,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力量对比带来了此消彼长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深刻调整。发达国家实力相对下降,发展中国家地位相对上升,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从历史上看,新兴大国的出现必然带来国际格局调整,必然遭到守成大国遏制,大国关系将更加复杂。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西方敌对势力决不会希望看到我们顺利实现和平发展,其遏制我国发展的战略图谋是不会改变的。比如,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美国高调推行“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引起地缘政治格局和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已经对我国周边产生了深刻影响;全方位、深层次世界新军事革命,与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发展变化相互呼应、相互影响,关乎各国战略主动权,等等。(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 8月 31日。)

其三,在全球政治经济新均衡的形成过程中,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从历史上来看,走出经济危机,除了制度层面的因素外,最根本的动力在技术革命,而每一次技术革命又会对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产生深刻影响。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习近平把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比作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在传统国际发展赛场上,规则别人都制定好了,我们可以加入,但没有更多主动权。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可以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否则,不仅无法实现弯道超车,还有可能重新陷入被动,使原本已经缩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 6月 10日。)

总之,全球政治经济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需要在深刻调整中寻求新的平衡,这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当前,国际形势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习近平强调,我们只有密切地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才能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 6月 27日。)

2.从国内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

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6000美元,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按照“两个翻一番”的目标,据专家测算,到 2022年左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我国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参见于春晖、李晓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下),《人民日报》2013年 6月 23日。)换句话说,党的十八以后的 10年,我国都将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历史阶段,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可谓形势逼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正如邓小平早在上世纪 90年代初就曾预见到的那样,“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而且“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年版,第 1364页。)。实际上,包括发展方式滞后、技术创新不足、城市化与工业化失衡、收入差距拉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社会矛盾凸显等许多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已经在我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将面临着比以往更多更复杂的矛盾和风险。比如:

经济上,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亟需把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况,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着许多两难问题,对我们的决策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政治上,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而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见《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第 28页。)

文化上,一方面,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一些西方国家越来越感到如鲠在喉、如芒在背,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更加激烈。我们在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第 22页。)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多发易发,引起社会冲动、易变、浮躁心态的因素增多,如何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社会预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建设上,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各种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一些重大问题敏感程度明显增大,处理不慎容易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安居乐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生态文明建设上,经过 30多年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进入了高强度频发阶段。由于群众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维护环保权益的诉求更加强烈,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我国环境问题,企图借此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甚至影响政权稳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也越来越成为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

党的建设上,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许多考验和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处在新的转折点上的国际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各种矛盾和热点问题叠加出现的复杂形势。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585页。)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二、“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论断具有深刻涵义

习近平指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句话,强调了要注意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历史特点,这里面就有我们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好这个重大判断,紧紧抓住新机遇,妥善应对新挑战,努力创造新优势。

1.关于“伟大斗争”。现在理论界对于“伟大斗争”有多种概括。不管如何概括,它们都是围绕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总任务进行的。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我们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干下去。”(《人民日报》2012年 11月 19日。)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深度、世界各国追求现代化的现实广度和人类对社会主义的梦想高度上说,也正是这一“总任务”赋予了这些“斗争”以伟大的品格。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指出,只有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牢记我们执着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才能在面对各种“伟大斗争”时,准确分析形势、牢牢站稳立场,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困难一个一个地克服,扎扎实实向既定目标前进。

2.关于“新的历史特点”。国际国内形势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和我们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使我们实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问题,也使得我们为了完成总任务而进行的和将要进行的伟大斗争,必然呈现出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比如,“四化同步”。从内容来看,“新四化”中的每一个单项都不是新的提法,但强调“四化”同步发展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 200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叠加发展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西方国家在200多年时间内渐次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发展的特定阶段集中呈现出来。如何处理好这“四化”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再比如,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上世纪 80年代,我们就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但是,现在相对于增长速度,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恶化有更多的不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

又比如,维护国家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各种安全问题并存,国家安全形势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 4月 16日。)

总之,“新的历史特点”内涵丰富并在不断发展之中。中央强调“新的历史特点”这个概念,不是为了机械地归纳出它的各种具体表现、一劳永逸地提出应对之策;而是为了提醒全党要准确认识形势和任务的新变化,坚决纠正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

实的观念和做法,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关于“必须准备”。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习近平指出,“不断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参见《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第141页。)。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或可能遇见的困难和风险,绕不开、躲不过,怎么办?只能作好准备、积极应对。

现在,有些人对“新的历史特点”存在消极和模糊认识,甚至借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全盘否定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我们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针对这些错误认识和观点,我们有必要作出澄清,对这些“新的历史特点”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这些“新的历史特点”,有的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比如,在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有的是由我们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比如,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就要求必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有的是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与挑战,未来一个时期是中国和世界关系深度磨合、调整适应的敏感时期,作为一个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大国,中国越发展壮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也就越多;还有些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关,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参见《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第 114页。)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现在,我国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 3月 3日。)

三、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作好思想、组织、作风、能力上的重要准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习近平多次指出,“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人民日报》2013年 3月 3日。)。那么,面对前进道路上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应该作好哪些准备呢?

1.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当今世界剧烈变动,充满着变数、蕴藏着风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博弈十分激烈;当代中国深刻变革,不同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政策主张相互交织,往哪走、怎么走的问题,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都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首先需要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大的战略定力,唯有如此才能稳住阵脚、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理想信念是思想根源,战略定力是外在表现,二者相辅相成。坚定理想信念,是保持战略定力的根本。强大的战略定力,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检验。这也就是说,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表现在实践中就是要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

那么,什么是战略定力?所谓战略定力,就是排除各种干扰、抵御各种诱惑,坚定正确立场、坚持既定方针的能力。古人说,“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到今天,所面对的国内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各种问题矛盾叠加而来,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朝着正确方向、既定目标前进,就必须有拨开魑魅魍魉的诱惑、抵御各种非议与攻击的定力。

对此,习近平有许多具体要求,比如:针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斗争,他指出,要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各种错误观念。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参见《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 117页。)针对纷繁复杂的改革形势和众说纷纭的改革药方,他指出,我们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参见《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第19页。)针对一些歪风邪气对领导干部的腐蚀,他指出,要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走好人生每一步。(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 6月 21日。)

当然,强调定力,并不是说无所作为。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 12月 27日。)关键是,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如何动得有秩序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2.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提高全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习近平在不同场合提到了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全球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超前思维等思维能力;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妥善处理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其中,他对以下几个要求,更是有比较全面的阐述。

顺应世界大势。习近平明确把它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好的五个问题之一。他指出:回顾过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面向未来,必须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参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 2014年版,第 22—23页。)

下好先手棋。观察世界大势,顺应世界大势,重要一点就是,早作谋划、把握工作主动权。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时机和决断。(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 6月 10日。)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对已经看得清的方面,要深入研判、早做谋划、从容应对。

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在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中,许多问题还一时难以看清楚,怎么办?这就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要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全想透,把各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确保安全、顺畅、可靠、稳固,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积小胜为大胜。“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稳中求进”,“敬细以远大”、“图近功至恒远”,这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道理。在前进道路上,随时可能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从容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困难一个一个克服,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做到“蹄疾而步稳”。

3.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 336页。)围绕着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加强作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具体要求。

必须紧紧抓住作风建设。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面临的危险和考验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怎么办?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焦点聚焦到“四风”上,就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

必须要靠铁的纪律保证。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的纪律。习近平指出,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参见《人民日报》2015年 1月 14日。)要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必须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妥善处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人民日报》2013年 3月 3日。)。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习近平多次引用杨万里的这首诗告诫全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要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写精彩,就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作者郭如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北京 100017〕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