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完善网络空间战略布局,提升网络强国建设执行力

刘兵

2015年03月19日08:3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的进程中,战略清晰,方能制度科学;制度科学,还需执行有力;三者兼备,必有法治良序。当前,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将满周年。值此时刻,从战略层面进一步梳理完善网络强国建设的总体布局,以准确、科学、主动的战略举措应对瞬息万变的网络空间发展趋势,有利于全面提升网络强国建设的执行力。

2014年是全球网络空间加速发展的一年,网络经济蓬勃兴起,网络安全环境挑战不断,网络空间国际交流更加频繁,网络博弈更加激烈,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的拉动和改造效应呈现“加速度”;2014年也是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启动之年,中央网信办成为网络强国战略的组织推动者,网络空间法治化全面推进,网络外交精彩启动,网络强国战略的开篇布局展示出新形象、新气派,开启了“新常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加强网络强国建设的执行力,全面推进战略落地,成为2015年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中心议题。

一、加强网络强国建设执行力要汲取我国国家治理的实践智慧,保持战略先进性

总结我国国家治理经验,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保持了国家治理战略的先进性,坚持道路自信,把握时代趋势,勇于探索反思,对国家治理模式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升级。网络时代,网络空间治理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意义,与国家治理思路一脉相承。因此,加强网络强国建设执行力,应当汲取我国国家治理的实践智慧,优先聚焦于战略顶层设计,将战略定力、战略前瞻性和战略开放性相结合,保持战略的先进性。

(一)要保持战略定力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道路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将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坚持正确方向绝不动摇,这是我国国家治理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加强网络强国建设执行力的过程中,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实践中的正确理论,将加强党的领导、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保持高度的自信,不论内外部形势如何变化,都能够坚持正确导向,探索出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

(二)要保持战略前瞻性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判断国内发展主要矛盾,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明确国家治理的重点,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了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挑战。因此在加强网络强国建设执行力的过程中,要保持战略前瞻性,把握好形势“变”与“不变”的关系,围绕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认真领会习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论述的深刻含义,研究网络空间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机遇和挑战,做好战略顶层设计。

(三)要保持战略开放性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气度,总结全球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主动融入世界、改变世界,保持了自我革新的动力。因此在加强网络强国建设执行力的过程中,要保持战略开放性,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网络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中国同世界的“互联互通”开放新格局,积极打造网络空间时代“共享共治”的国际新秩序。

二、加强网络强国建设执行力要全面分析网络空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空间对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影响还在逐步深化中,其进程远未终结。网络空间必将成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新基础,对传统政治经济社会带来颠覆式的改变。谁能在战略上及时调整,充分应对,就能把握机遇,顺势有为。因此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就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清晰,准确把握网络空间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提前布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要正确认识网络空间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

从我国网络发展基础来看,我国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络普及率稳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具有后发优势,信息消费规模增长迅速,潜在市场巨大,涌现出一大批以互联网创新引领发展的企业,整个社会的互联网思维不断提升。从我国发展阶段来看,中央适时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发展目标明确,经济结构转型具备基础,利用国内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进行整体升级的潜力巨大。从国际格局来看,部分国家的网络霸权意图遭遇国际社会的共同警惕,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交流中的道义地位和话语权不断提升。

(二)要充分估计网络空间发展带来的战略挑战

从国家安全层面来看,部分国家掌握了网络空间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资源,在军事和创新方面优势明显,我国在网络主权和信息安全方面暂时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对等的防御威慑能力。从经济层面来看,随着互联网条件下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全球制造业的布局变化,我国在传统国际竞争环境中的低成本优势不断消减。从政治文化层面来看,互联网将逐步推动社会结构的扁平化,民众对参与公共决策的热情愈发高涨,对社会治理能力和主流文化构建提出更高要求。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高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中端工业制造能力欠账,低端生产能力过剩的尴尬局面。从国际层面来看,部分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网络空间的资源、治理、军事规则的制定,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要准确把握网络空间发展所处的初级阶段

网络空间自身正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技术发展更加迅速,有关规则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技术的前进步伐,整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就全球网络空间发展而言,美国在网络技术领域一超独霸,网络主权尚未界定,网络疆域界限不明,网络规则尚未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文化受到互联网的不断冲击。就国内网络空间发展而言,网络经济被国际资本控制,民族产业力量有待加强,网络国防力量基础薄弱,网络国际合作与交流刚刚兴起,网络社会治理、文化传播、技术创新、人才储备和培养各个领域制度建设还存在跟不上的情况,应对网络空间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还不完善。

三、完善网络空间“七大战略布局”,提升网络强国建设执行力

面对网络空间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提升网络强国建设执行力,不能仅仅从互联网的单一功能和维度出发,而要作为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性议题,需要我们明确以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为战略导向,整合战略资源,在经济、国防、外交、社会治理、文化、科技、人才多领域做好战略规划,完善战略布局,抢占网络时代的国家战略制高点。

(一)完善网络空间经济战略

要将网络经济打造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引擎,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和普及,优化创新环境,继续保持移动互联网领先优势,挖掘产业增长潜力,通过信息消费拉动互联网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对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智能化改造作用,在具备基础的地区加快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形成科学可持续的产业布局。要将网络经济打造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连接点,利用市场资源,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国际网络技术、资本深度合作,促进技术和资本的沉淀,形成融合共赢的良好局面;打造具备全球视野和技术领先的互联网企业,鼓励具备较高产业和创新能力的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强网络经济区域贸易安排,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经济贸易规则制定,在知识产权、数字贸易等方面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二)完善网络空间国防战略

要大力加强网络空间国防建设,强化网络军事力量的发展,推进网络军事技术创新,追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加快构建攻防兼备的网络战略威慑体系,建立对等的防御摧毁能力,积极研究未来军事技术发展的趋势;坚持全民国防,创新网络条件下全民动员机制,加强网络国防意识宣传,走军民融合国防之路。要科学研判大势,深刻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建立与大国之间的战略意图传导和军事交流对话机制,加强在打击网络犯罪和恐怖主义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军事规则的制定,降低网络军备竞赛风险;形成与周边国家的网络军事互信,大力弘扬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周边安全观,增加网络军事透明度,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

(三)完善网络空间外交战略

要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总体部署,立足网络空间,围绕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安全议题的对话合作,深化双边和多边的网络经济经贸往来,让网络空间成为外交合作的重要领域。要正面回应部分国家“网络自由”的虚伪宣传,反击对中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无端指责,广泛联合网络发展中国家倡导新型的国际网络价值体系,树立我国在网络安全和发展方面的良好国际形象。要按照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目标,凭借区域合作组织和国际组织,积极探索构建国际网络共享共治的规则体系和实现平台。

(四)完善网络空间社会治理战略

要借助网络空间技术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利用网络平台更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提高行政效率,发挥好主流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积极引导网络舆情,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完善网络监督机制。要借助网络空间技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统筹建立网络身份认证管理机制和个人信用体系,在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基础上,降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脆弱性,实现安全有序可控的网络空间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网络空间的发展潜能。

(五)完善网络空间文化战略

要重视网络空间的文化创新功能,正确面对网络对传统社会关系、权力结构的重组和再造,引导社会理性和公共意识的发展方向,吸收和借鉴互联网思维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将数据文化、创新文化、开放文化、共享文化、协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特质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要发挥网络空间的文化传播功能,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创新传播渠道,整合全球资源,将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到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话语权。

(六)完善网络空间科技战略

要重视对网络空间基础研究的国家投入,集中国家优势资源,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领域、重大项目方面实现技术攻关与重点突破,尽快追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技术创新提供发展基石和根本保障。要建立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法治环境,推动技术与产业的无缝对接,鼓励国有和社会资本进入网络科技创新投资领域,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研究机构、中小企业等多种主体的创新竞争市场。

(七)完善网络空间人才战略

要加强网络空间领军人才储备,立足全球视野,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引进国际顶尖网络科技人才,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全球人才资源的协作共享机制,制定国内网络人才培养和激励计划,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引导高素质人才向网络相关产业流动。要布局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以电气工业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网络空间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要尽快转变现行人才培养和知识获取模式,培养一批能够利用网络快速学习、具备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适应未来行业整合趋势的人才。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研究生院)

(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综合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