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1日07: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些人认为,大家所思所言都是“高大上”,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但据个人观察,其实大家常说家常话。
对家常话,一些“学问家”经常不屑一顾。他们往往把简单问题搞复杂,似乎事情说得越玄,学问就做得越深,最后谁也没弄懂,惟有自己懂。那种学问实在是“高”,最终只能束之高阁。而真正的大家,源于实践,融入群众,接着地气,善于把复杂问题搞简单。再深刻复杂的道理,大家也能用家常话说出来,让人一听就懂、入脑入心,一懂就服、口服心服。比如,毛泽东同志说,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什么是军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又如,邓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这些全是家常话。群众喜欢的家常话常常蕴涵着智慧、真理。
大家说的家常话,亦非白话、俗话。没有一番真功夫,讲不好家常话。很多大家为了讲好家常话,都下了“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苦功夫。
白天走干讲,即走下去、干起来、讲出水平。走,即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的,“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走,不仅要迈开双脚,还要开动脑筋,不能走马观花,“葫芦掉进井里,还是在水上漂着”。干,就是先干一步,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讲,就是向群众讲解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组织群众。能不能讲、会不会讲,往往体现领导干部的水平。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总不应该是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晚上读写想,即耐心读、勤于写、创造性地想。一个人再忙,睡前总能挤出1个小时读点书。关键是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便可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从读书中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内心的愉悦。写,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邓小平同志讲过:“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想,即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些都表明思考的重要性。
读写想是坐而思,走干讲是起而行。白天光阴似金,最宜多走多干多讲;夜晚沉寂幽静,更适勤读勤写勤想。坚持走干讲,才能读得透、写得深、想得远;不懈读写想,才能走得实、干得好、讲得准,才能进入“大家常说家常话”的境界。
近日,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出版发行。习近平同志亲自为之作序,强调“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学习,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奥秘所在。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中不乏大家,他们勤学深思、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在突出矛盾的破解中、在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不断学习、提高本领。他们的话,群众爱听、信服,乃至一呼百应。他们的言行,深刻体现了“大家常说家常话”的朴素道理。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11日 07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