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相怀
核心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之“石头”,其侧重点正在脱离对于微观和具体问题的指向,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不断指向于一些中观的和宏观的抽象问题
●改革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当然只能从改革的实践中得来。对于中国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只能从中国实践中得来;而中国实践,只能来自于中国人自己的不断摸索
●从先点而后面,先围攻而后强攻开始,用试点的经验、“试错”的经验,并适时上升为对于推进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从而达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这实际上指出,摸着石头过河不是改革的权宜之计和一时一地的策略,而是贯穿改革始终的基本方法。摸石头与摸规律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上,摸石头内在包含着摸规律的要求,摸规律离不开摸石头。
摸石头内含摸规律的要求
有观点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在现实中表现出实践探索性、审慎性和渐进性的直观特征,目标不明确,实施方法不确定,因而应当被抛弃,取而代之以“顶层设计”。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从邓小平提出这句话的本意上说,摸着石头过河强调闯的精神和冒的劲头,反对预先划定条条框框,自我束缚手脚,是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李侃如在《治理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一个首先采取大胆的行动、然后努力去适应其结果并尽力继续前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冒险,并不等于中国共产党人喜欢冒险。实际上,它内在包含着摸规律的要求。既然改革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那么,改革主体在改革过程中就应该更加注重探索经验、总结规律。这是不言而喻的。摸着石头过河反对简单模仿别人的经验和方案,反对盲目照搬书本和模式,但这决不意味着不需要研究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决不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不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摸着石头过河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更加需要在“摸”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对于系统化、整体化的改革思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不但不反对,恰恰是支持的。比如正因为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规律,我们党才逐步实现从“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比如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发言,为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谋划、四中全会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谋划,都是极为宏大的“顶层设计”。因此要体会到,摸着石头过河之“石头”,其侧重点正在脱离对于微观和具体问题的指向,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不断指向于一些中观的和宏观的抽象问题。
有勇气摸石头才能为摸规律开路
当年邓小平强调摸着石头过河,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考虑,就是要鼓舞激发全党全国人民的改革勇气。“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强调改革要有胆略和勇气,提倡改革要“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在改革之初教条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试的胆量和闯的勇气,改革就无从谈起。可以认为,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种态度,为改革开放的启动提供了原动力。并且,中国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改革的每一步重大前进,总是伴随着对旧的经验和认识的突破。如果没有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种极具包容性鼓励性的高层态度和政治氛围,就谈不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因此,摸着石头过河提供了改革的原动力。而只要在改革源源不断获得强大动力的情况下,摸规律才在政治上和现实中成为可能。
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果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略勇气,没有“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坚韧勇毅,摸石头就无从谈起,摸规律更没有着落。比如,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完善的体制机制,这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但是,鉴于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要想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行动之中,就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克服风险挑战,最后达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反腐效果,从而为治本赢得时间、奠定基础,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
有的放矢地摸石头才能摸出路径
有一种看法认为,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过多强调它,就会有碍于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而阻碍改革的深入推进。持这种看法的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讲的“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胡摸乱摸,而是有的放矢的摸,即,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问题之“的”的摸,这本身就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从而就不是盲人摸象之“摸”,而是秉烛夜行之“摸”。从而,摸的过程,也就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满足于一时有效管用之“摸”,而是不断地用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认识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从而必然蕴含着对于规律性认识的总结和提升,否则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把摸着石头过河贬斥为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的看法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它把摸石头看成了摸规律的阻碍。恰恰相反,摸石头非但不是摸规律的阻碍,而正是摸规律的必由之路。
改革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当然只能从改革的实践中得来。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那种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性不强、在理论上不过瘾的看法,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潜在的倾向,即需要用普世的、共同的经验和认识来“指导”中国改革;以至于有些人认为,摸着石头过河为中国共产党抵制明明存在的“舟和桥”提供了借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的“舟和桥”真的“明明白白存在”吗?对于中国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只能从中国实践中得来;而中国实践,只能来自于中国人自己的不断摸索。舍此之外,其他任何方法都具有极大危险性和误导性。
摸出了深浅才能摸出经验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合理化抽象与概括。作为一种抽象认识,它离不开经验,而实际上,它是从大量丰富、零散、个别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摸规律必然以摸石头为前提和基础。毛泽东说:我们靠总结经验吃饭。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一般来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但是,作为一种思想路线,聚焦到当今中国的改革来说,“事实”就是改革所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是”就是对于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求”的研究过程,并不等同于一般性的理论研究,而实际上是在推动和实施改革中不断思考领悟。
拿全面深化改革来说,要实现我们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的一条,就必须要“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但是,啃硬骨头,要求我们的牙口要好,涉险滩,要求我们的水性要好。好的牙口和好的水性从哪里来?这里用得着一句话“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从而,这就需要我们拿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勇气,先点而后面,先围攻而后强攻等等,用试点的经验、“试错”的丰富经验,并适时上升为对于推进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从而达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再进一步说,过去行之有效的规律并不代表现在行之有效,现在行之有效的并不代表将来行之有效,就是我们在改革中已经沉淀积累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并发展完善。因此,从科学的认识论的角度看,摸规律永无止境,摸石头同样也永无止境。
从纵向的历史脉络看,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语境中,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也随着语境的变迁经历了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陈云最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使用这句话的时候,着重强调的是止乱求稳;邓小平在改革深入推进时期使用这句话的时候,着重强调的是求进,进中求稳;而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使用这句话,着重强调的是求理,在求理中实现进和稳。只有仔细体会这个话语背景,才能更深刻理解“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这句话。
(作者为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