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重阳 金融:2015年经济改革重点解读

2015年01月23日09:03   来源:前线网

原标题:2015年经济改革重点解读

  2015年的中国改革将在哪些领域重点推进?2014年12月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开谜底,对2015年的改革方案提出了一些起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

  在改革方式方面,2014年多次出现“水到渠成式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以及“牵牛鼻子式的改革”等表述,基于这些表述,我们认为,2015年的改革重点必将在已有比较充分前期准备的领域展开,并且将以关联性强、串联面广的“穿针引线式举措”为抓手,寻求以点带面的“势如劈竹效果”。
 

  宏观政策:保持定力狠抓结构转型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4年12月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2015年我国的宏观政策仍然会保持连续与稳定,政府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会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新常态”下的促进结构转型工作也将得到进一步推动。

  回顾过去几年的多次宏观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可用资源越来越少,刺激的边际效应也在逐步递减。2014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度强调经济处于合理区间,仍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预调微调。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或多或少正在逐步适应“新常态”、高速经济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高速经济增长的现实。可以预计,2015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会保持“定力”,更加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得以延续,2015年的经济发展也将更加稳健。

  与以往相比,十八大以来,宏观政策的实施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2014年7月,李克强总理指出,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和“滴灌”。2014年以来,这样的“喷灌”与“滴灌”已经涉及了投资、外贸、金融、财税以及改革等各个方面,而新的一年中,这样的“喷灌”与“滴灌”还将涉及更多的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将更多地受惠于这些政策,这样的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微观刺激政策在2015年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微观经济政策也将更加具有灵活性。宏观要稳,微观要活,这样的指导思路无疑会大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以及经济发展动力的多元化,可以预计,2015年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开始逐渐由要素驱动与资本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土地改革:登记流转释放城镇化红利
 

  在不动产登记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预计2015年土地改革将成为贯穿各领域改革的一条红线。

  土地改革是“牵牛鼻子”的改革。首先,通过土地改革,可以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程序,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其次,可以让土地通过抵押等形式进入资本市场,从而拉动以农村土地为基础资产的金融改革创新,为我国金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次,土地改革使得产权更加明晰,可以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最后,土地改革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集约化进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改革持续推进,全国5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进行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加大金融服务对农村支持力度,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等领域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我国已在全国展开确权登记工作,按照部署,全国将用约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工作,这对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预计,2015年我国将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让土地改革释放出更多的城镇化红利,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农村土地改革,共享现代化成果。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的新型经营体系转变的新阶段,农村经济的改革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2015年我国仍将坚持土地改革,解决好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突出问题,释放城镇化红利,形成全国人民能够共享的改革成果。
 

  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推动资本形成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金融改革有效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展望2015年,金融改革仍将是深化改革的核心。金融改革的重点将集中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使中国从“高储蓄”向“高资本形成率”转型。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对于金融改革来说,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继2013年7月,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后,2014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同时还简化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扩大了利率市场化定价的空间。2014年11月30日,酝酿了二十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正式推出,不仅能够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同时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它保证了存款利率的放开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利率市场化乃至金融改革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于2014年7月表示“利率市场化两年内应该可以实现”,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前置性改革,如果存款保险制度在2015年1月推出,意味着2015年利率市场化具备加快推进的条件,存款利率上限可能会在2015年逐步放开。那么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将充分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形成。

  但是,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对缓解通货紧缩、提高平均社会利润率、推动短期经济繁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升高,中小银行生存空间被挤压;社会融资渠道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中小企业困境没有缓解;实体经济吸收社会资本有限,虚拟经济繁荣等。

  当前,金融体制的改革应保证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均衡。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或者资本未能按照预期进入实体资本,那么虚拟资本的增长将进一步增加经济发展系统性风险,推动经济泡沫的膨胀,导致经济“虚假繁荣”。因此,2015年,金融体制改革可能出现以下变化:2015年1月《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出台;配合国家“一带一路”、“自贸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宏观战略,定向降准、降息;进一步简化存款利率期限档次;重组地方债,显现化潜在风险,资产置换、售卖等进行救助;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适当放宽汇率区间,衔接人民币离岸市场;CDS、MLF等流动性工具多样化,货币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或国债市场回购利率逐渐替代存款利率成为宏观调控重要工具。
 

  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助力中国“走出去”
 

  201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复苏态势,但是仍然面临不少困难。由于欧洲经济处于停滞,中欧贸易将保持平淡;一些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美元升值以及世界通缩造成的影响,经济也难言乐观;中美贸易值得期待,在美国经济增长、美元升值、油价下跌、美国就业好转以及美联储加息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或许将增加;因此,2015年我国外贸形势将保持平稳。

  上海自贸区在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国际化市场氛围、创新机制上,取得了很多的新经验。在2015年,这些经验将加速扩展到全国,将有更多的城市成立自贸区;大陆跟台湾的服贸协定也将加速推进。对外方面,打造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争取签署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加快中巴贸易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中日自贸区谈判并加快研究中欧自贸区建设,从而建立起连接全球的自贸区网络。

  “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中国走出去。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我国的多个过剩行业包括水泥、钢铁、玻璃等带来巨大的机会,同时高铁、大飞机等高科技行业都可以借助本次机遇获得发展,对我国制造行业的升级换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的能源国际合作,促进能源贸易,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也会为我国企业带来众多的投资机会,加快我国对外投资的步伐;“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

  人民币加速国际化。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将加速“走出去”,在贸易支付和对外投资中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也会有更多的国家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将建设更多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和清算行,人民币交易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经济改革跟踪”研究组成员王文、贾晋京、孙昌卿、卞永祖、欧永鸣、杨福鼎、李晨阳、江映娇、安晓丽、杨玺、邹彦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