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分粥理论”与“权力约束”

马全有

2015年01月14日15:1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轮流分粥,分者后取”,是经济学“分粥理论”的经典论断 。为确保分粥的公平公正,经过五次试验,七个人值日轮流分粥,值日者最后领粥,结果碗里的粥一样多。在保障权利、约束权力,主张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时代,油然想到了哲学家罗尔斯在著作《正义论》中的“分粥理论”。

社会学家孟德斯鸠说:“没有制约的权力 必然会走向腐败”。权力是最为紧俏的资源,堪比一日三餐的“粥”。权力的运行,一如分粥。分不好“粥”,意见纷扰。分好“粥”,定分止争。权力的约束,犹如寻求最佳的分粥方案。哲学家罗尔斯把财富比作一锅粥,一群人来分。那如何分,怎样公平分粥呢?

方法一: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思想家洛克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一人分粥的弊端,分粥者以为自己多分粥为中心,围绕的圆心是自己的利益。比如常见的“个人中心”、“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一种声音”等等,就是典型的一人分粥现象,其背后是分粥者个人利益链在作祟。权力只对分粥者个人有利,而对其他人没有好处。分粥者的好处,导致了其他人利益受损,其本质是化公为私。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耐。结论:资源浪费。轮流分粥,表面平等,实则谁分粥谁得利。因此,分粥的权力和机会,成为人人追逐的目标。譬如单位常见的为了掌握“分粥权”,谁都想说了算。因为谁掌握了“分粥权”,谁就能吃饱且有剩余,还是没有摆脱化公为私的俗套。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论:毕竟是人不是神!大家选举的品德高尚者分粥,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就是典型的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行为。德经不起现实利益的诱惑,为溜须拍马者多分粥,侵害了没有溜须拍马者的利益。为溜须拍马者多分的粥,不是从选举的分粥者自己碗中匀出的,而是从其他人的碗中匀出,其本质是损公肥私。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早就凉了!其最大的危害是久议不决,议而不决,耽误了喝粥的最佳时机,损害了大家的正当正常利益。

方法五: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呢?每次7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象科学仪器量过的一样。每人轮流分粥,分粥者最后领粥,就是找到了最佳分粥方法,其程序是既避免了前四种分粥中的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争议内耗现象。

可见,在公平公正分粥,让人人都有粥喝,让每人都分到一样多的粥的问题上,程序、次序、秩序、顺序是最佳“黄金分割点”。同理,在分配和制约“分粥权”的问题上,程序、次序、顺序是关键环节中的关节点,及其一动触动全身的膝盖帽、胳膊肘的“麻骨”。2014年末,“不平等”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年度热门词汇。4月份,《人民日报》以“’蛋糕‘怎么分?”为问题导向,刊文指出:“公平不仅体现在结果上,更体现在程序和制度上”。“分粥理论”告诉我们,程序不是结果,但最终影响结果。公正的程序导致公正的结果,不公平的程序导致不公正的结果。不公正的程序,是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的源头,公正的程序、严密的运行规则,是结果公正的开端。至于有人常手到擒来的:“不问过程,只看结果”说法,是个只重结果不重程序的伪命题。比如,行政诉讼法规定:程序违法,则意味着整个案件违法,而不管实体是否公平正义。

在强调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新时代,公平正义位居轴心位置。特别是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有限的权力就是“一盆粥”,而约束“分粥权”是促进公平正义的核心议题,也是无法回避和绕过的热门话题。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市工商局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娟)
相关专题
· 学习思考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