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渐进式延迟退休,将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目前没有时间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人社部正与有关部门研究方案。延迟退休,再次引发广泛争议。
近年来,中国“养老金缺口”所带来的支出压力,已是业界共识。
早在2008年11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谈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由于延迟退休与每一名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关系直接而密切,此项改革的每一步进展都伴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
观点交锋
正方
中国的退休年龄和其他国家比起来算早的。目前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干部)或50岁(工人)。而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提高,所以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而且在很多岗位上也需要这些有经验的老人继续发光发热。
延迟退休有助于弥补养老金亏空,缓解养老压力。根据今年最新的数据,中国现在的养老金空账大约为1.3万亿元。假若这些人到了60岁还继续工作的话,那么他们不仅不会领取养老金,还会继续缴纳养老金。
反方
2009年的统计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假若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的话,那么平均下来就只能拿8年的养老金。而此前,已经交了几十年的养老金,因此也让一些人呼之不公平。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目前,中国老龄化的趋势仍在加速,不仅全国60岁以上老人的总数没有变,而且其增长速度没有变。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财富增长没有变,财政收入的增长趋势没有变。也就是说,所有与赡养60岁以上老人有关的决定性、实质性因素都没有变。在这种背景下,让劳动者多干几年、晚退休几年,并不会有效缓解养老压力。
专家锐评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青连斌
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界讨论的议题,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框架的出台,这已经转变为一项政府决策议题,与所有国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延迟退休对每一位社会公众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有争论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一方面,说明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的积极性高了;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定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理解。
尽管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成为定论,但对这一问题还是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不是必要;二、是不是可行。从必要性来讲,许多人认为国家的养老基金有缺口,国家财政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是政府希望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来减少养老金的支出。但其实,延迟退休年龄还有一个重要考虑,就是我国人口红利期正在逐渐丧失,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劳动力紧缺的压力。
从可行性讲,主要的因素是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尤其是有劳动能力人口的健康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实际上,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很多国家早就延迟了退休年龄,多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已经达到65岁左右。目前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实际的退休年龄还要更早。
当然,延迟退休年龄必定会对部分社会成员产生非正面影响,所有的社会政策都不可能做到令所有社会成员受益。问题的关键是,政策的制定者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影响,并且将其降到最小限度。因此,在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的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就当前而言,最主要的要使相关政策鼓励延迟退休者,而不是惩罚提前退休者。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