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国家网络空间治理同样如此,坚持“依法治网”,更需把握正确的方向。思维决定战略,战略决定路径。习总书记深刻把握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规律,高度关注网络空间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产生的深刻影响,在不同场合对于网络安全治理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观点,其中既有总体安全观的战略指导,也有网络强国的目标指向;既有共同安全观、全球治理观、持续发展观等底线原则,也有双轮驱动、刚柔并济、攻防兼备、依法治理等具体实践办法,为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智慧、指导依据和抓手措施。习总书记的网络空间治理观,凝聚了共产党人适应时代特征的智慧、胆识和勇气。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走向又好、又快、又稳的“快车道”。
网络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和非传统安全的重要领域,其发展战略已成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习近平就网络治理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分析了国家安全形势变化,阐明了中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宏观思考、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明确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网络安全治理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这些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网络治理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对网络安全治理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引领性和指导性的重大意义。
一、综合统筹的总体安全观
习近平在2014年4月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彰现了国家安全中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全域治理思想,显现了国家安全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提出了构建包括信息安全在内的11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充分体现出国家安全治理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综合统筹的总体安全观”是网络安全的新思想,来源于对网络安全的战略思考,在网络安全治理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意义。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就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问题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综合性挑战”。在2014年2月主持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由于多年来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网络安全管理存在“九龙治水”的弊端,迫切需要加强总体统筹,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综合统筹的总体安全观体现了辩证思维、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哲学视野,深刻揭示了网络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网络安全具有渗透性、全域性的综合性安全特征,体现了在国家总体安全观下网络安全治理综合统筹的新思路,为我们认清网络安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有效解决当前网络安全管理统筹与集中问题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二、网络强国的目标愿景观
“网络强国的目标愿景观”是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网络安全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愿景,即“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网络强国的目标愿景是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并激发网络安全治理各方努力奋斗追求的内在动力。
为了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愿景,习近平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一是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二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三是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四是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五是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这些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将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习近平还提出了实现网络强国目标需要不断努力的四个目标要求,即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其中,习近平特别强调了人才建设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习近平网络强国的目标愿景和战略部署为我们实现网络强国之梦勾画出了令人鼓舞的方向目标和奋力前行的路线图。
三、一体两翼的双轮驱动观
“一体两翼的双轮驱动观”是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新论断和新要求,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这一新论断阐述了信息化对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以及网络安全对于信息化的驱动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联性、互动性和协同性,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深化和细化,是实现网络强国的重要方针政策,体现了基于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环境下加强国家安全治理的新思路,对国家网络安全治理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
习近平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了网络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作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系统性及关联性特征,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些论述,抓住了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牛鼻子,把握住了国家安全顶层设计中的关键所在,体现了国家总体安全观中对网络安全极端重要性的研判,深刻地论述了网络安全是关涉全局性的安全问题,是总体安全观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因此,需要把网络安全改革与其他领域的安全改革有机地结合并衔接起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 贯彻一体两翼的双轮驱动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信息技术的层面,更应从网络安全治理创新的系统工程角度予以认识,从总体安全观的高度深入思考,必须因信息化之势而谋,应智能化之势而动,顺互联化之势而为,通过创新驱动战略,建立起战略清晰、产业先进、技术领先、整体推进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通过信息化提升网络安全的保障能级,从而实现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治理新格局。
四、携手应对的共同安全观
“携手应对的共同安全观”是习近平网络安全治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有的虽然针对地区安全而言,但对网络安全治理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14年6月,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了携手应对的共同安全观,指出:“我们要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网络安全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针对近年来世界上通过网络空间从事颜色革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习近平鲜明地提出了网络安全治理携手应对的新观点和新主张:“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各国应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反对出于一己之利或一己之见,采用非法手段颠覆别国合法政权。”携手应对也需要坚持共同安全的理念,习近平指出:“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这就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共同应对日益增多网络安全的威胁,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网络恐怖主义并铲除其滋生的土壤。2014年9月,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携手应对网络安全的新建议:“中方建议本组织商签反极端主义公约,研究建立打击网络恐怖主义行动机制,定期举行贴近实战的联合反恐演习,推动联合反恐力量建设。”这是基于全球反恐和网络安全新形势而提出的新举措,是携手应对的共同安全观的重要新实践和新探索。
习近平关于“携手应对的共同安全观”的一系列论述和主张,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网络安全治理观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五、交汇融通的刚柔并济观
“交汇融通的刚柔并济观”是习近平从文化的视野对基于国家关系的全球安全治理提出的新思想。2014年7月,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的演讲中指出:“如果说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只有使两种力量交汇融通,才能更好推动各国以诚相待、相即相容。”文化的柔力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这对当下全球网络安全领域中处理国际关系时秉持过时的零和思维的现象,对于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一味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的做法,不啻是一种柔中带刚的抨击,对全球网络安全治理的不健康形态是一帖有效的排毒剂,对于创新安全理念,朝着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方向是一种登高望远的积极的文化引领。
六、积极主动的攻防兼备观
“积极主动的攻防兼备观”是习近平网络安全治理的新战略和新观点,既是国家军事安全审时度势的应对之策,也是国家网络安全辩证有效的治理之策。习近平的系统重要讲话中,在多处都体现出网络空间治理积极主动的攻防兼备理念和举措。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014年4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这些论述,体现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要求,体现了网络空间治理创新突破的新要求,体现了新技术环境下网络安全积极有效防范的新要求,这些新要求的核心就是积极主动、攻防兼备,使网络安全的治理由被动应对转为积极攻防,从而掌握网络安全治理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这些论述体现了网络安全的治理由被动应对转为积极攻防的治理新要求,体现了必须掌握网络安全治理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的政策主张。
七、建章立制的依法治理观
“建章立制的依法治理观”是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网络空间治理新要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就更需要依法治理和科学施策。习近平指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网络空间要呈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其关键在于建章立制、依法治理,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中出现的种种信息安全威胁、侵害和误导等现象,都需要通过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予以依法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方式予以补缺与完善。但这种法制化的建设,应当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有我们自己的主张和定力,需要结合中国的特点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在深化改革中,发挥网络空间治理建章立制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在综合施策中形成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网络空间治理新面貌。
八、平衡有序的持续发展观
“平衡有序的持续发展观”是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网络安全治理新观点,指出:“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这一新观点深刻地论述了安全与发展之间平衡点的辩证关系问题。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的讲话进一步阐述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己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发展无从谈起。面对本地区宗教极端主义沉渣泛起、‘恐’‘毒’合流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以安全合作为立足根基的上海合作组织,要加强维稳能力建设,切实为本地区各国谋稳定、求发展、促民生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在平衡有序的持续发展中,自主创新显得特别重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关键技术的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并与网络安全管理范式的转型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创新技术先进、产业领先的网络安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网络安全同样如此,网络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更是如此。对于网络安全的关键性技术必须实现自主可控,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在对外开放中创新,逐步把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九、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观
“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观”是习近平基于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提出的网络安全全球治理新思想和新观点。诚如2014年5月发表的亚信上海宣言所指出的:“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安全的涵义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概念,安全的跨国性、综合性和联动性日益突出。”国家和地区间的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重,网络安全治理不民主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网络安全的“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观”的提出正当其时。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深化了新安全观,提出了反对垄断国际事务新观点和反对适用法律的双重标准。习近平指出:“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2014年7月,习近平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和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国家“信息主权”的新观点和建立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新倡仪。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这些论述阐明了我国对全球网络安全治理的原则立场和积极姿态,体现了作为一个大国努力完善全球治理的自觉担当,体现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国际法治精神,体现了构建民主平等的网络安全全球治理新格局的创新思想。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相关专题 |
· 聚焦中国网络空间战略 · 学习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