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2013 年9 月7 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的讲话
早在2006 年,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就深刻阐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又在多个场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比喻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的。
改革开放30 多年,“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从干部到群众,都认识到建设“金山银山”的重要性。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贫穷落后的面貌无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办法改善。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并没有改变,很多地方老百姓的收入还处在贫困线以下,城乡发展差距也很大。当前,尽管我国的GDP 总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GDP 仍排在世界的中列。目前,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诸如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需要物质基础,需要资金投入。因此,我们需要“金山银山”。
搞建设、促发展是重要的,但现在的问题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把“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对立起来,信奉“先生产、后治理”的逻辑,有的甚至不顾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索性搞“竭泽而渔”,“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它所付出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的代价,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自然界的能源生成以及环境的自我净化,都有自己的规律,要强行打破这些规律,造成不可逆的局面,“再治理”就来不及了。我们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就要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我们离不开绿水青山。
现今,中国的PM2.5 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环境危机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绝不是我们需要的发展,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化,也绝不是“暗无天日”、没有新鲜空气呼吸、没有干净水可以饮用的现代化。
面对“绿水青山”遭到的现实威胁,治理和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需要集体反思的是,如何使政府在宏观层面的工作,与我们每个人在微观层面的行动实现良性的互动。同时,我们还须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是一个世界性难题。19 世纪末直至20 世纪中叶,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样困扰着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当时也面临污水横流、雾霾满天的尴尬,伦敦不就因此得了个“雾都”的外号吗?美国从20 世纪40 年代雾霾出现,到1970 年出台《清洁空气法案》,经历了20 多年;英国伦敦在雾霾下反思纠错,也经历了20 多年的努力才“重见天日”。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它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的坚定决心和持久耐心。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本来就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根本来说,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更重要的是,不能路走得很快,但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幸福感角度看,绿水青山本来就是金山银山。正如习近平所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常青树就是摇钱树,常绿水就是发财水”。也就是说,绿水青山完全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转化为金山银山。让人欣慰的是,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已在很多地方成功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授权连载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 |
· 理论书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