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形象比喻篇

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4年11月25日16: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2013 年12 月23 日至24 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饭碗,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习近平借用“饭碗”这一最普通的词语,旨在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保证粮食安全是极其重要的,尽管我们已连续多年取得粮食生产大丰收,但越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越不能麻痹大意。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丰,天下兴”。中国有13 亿多人口,吃饭是头等大事。如果中国在粮食安全上没有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就无从谈起。可以说,粮食安全是中国稳定与发展的“压舱石”。

尽管中国粮食生产近年来持续增产,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却不能麻痹松懈,沾沾自喜,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知道,粮食安全问题是“红线”,触碰“红线”的后果是灾难性的。20 世纪60 年代初曾经发生的“饥荒岁月”并不遥远,告别粮票的日子也不过20 多年,许多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必须始终引以为戒。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粮食生产工作,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有一种言论认为,粮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粮食有缺口,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通过贸易解决。这种观点是非常危险的。纵观世界各国,但凡社会稳定的国家,无不粮食基本自足;与此相反,凡是不能解决本国人民吃饭问题的国家,国内必定动荡不安,对外必受人牵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适当增加粮食进口以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但决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莱斯特? 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当时在国际上引起了一阵骚动。这一论调的核心观点是,随着持续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将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以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从而引发整个世界的粮食危机。

然而,20 年过去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布朗的错误:中国不仅实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发展,而且基本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这是一个世界奇迹,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给那些戴“有色眼镜”的西方人以有力的回击。

中国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食品需求结构在提升,未来我们对粮食的需求还将刚性增长。在这一形势下,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要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就必须保护好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证中央提出的“耕地面积18 亿亩、粮食播种面积16 亿亩”这根红线不能碰;必须切实落实中央有关“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全中国人民的饭碗才能端得稳、端得正、端得好。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授权连载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