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北京论坛2014】

“古今丝绸之路:跨文化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分论坛综述

高乔

2014年11月21日11:1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标题:【北京论坛2014】“古今丝绸之路:跨文化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分论坛综述

  11月7日至9日,以“古今丝绸之路:跨文化的交流、对话与合作”为主题的丝绸之路分论坛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29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丝绸之路的文化线路、价值传承、保护管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绵延不绝的历史记忆

  始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不仅是绵延欧亚非的空间线路,也是绵延数千年历史的时间记忆。丝绸之路在经济交流、民族融合和宗教文化传播方面都起着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香港城市大学原校长张信刚教授总体介绍了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北至南三条路线,并介绍其对文化传播的历史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罗炤则提出元朝是丝绸之路发展中的巅峰时期。通过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罗炤展现了元朝在科技、文化、宗教方面的巨大成就。

  新疆地区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物古迹也勾勒出丝绸之路一路发展的脉络。李崇峰、顾风、魏正中、梁涛等学者提出的克孜尔石窟、龟兹地区佛教建筑、绘画遗存等新疆段的文物古迹印证了天山廊道路网。张瑾等学者认为扬州和大运河遗址则是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印证。高卉、宋红娟等学者则通过列举新疆莎车文化、西和乞巧文化等具体实例,展现丝绸之路留下的生态保护、情感人类学方面的思考。

  来自斯里兰卡莫勒图沃大学的萨玛塔·马纳瓦多教授通过史实论证了斯里兰卡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不同文化的交流聚点。日本佛教大学的小岛康誉教授结合自身三十余年参与新疆丝绸之路遗址保护工作的经历,表达自己对丝绸之路的深厚感情,强调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国际合作中所需的外交能力与人性关怀。

  不可割裂的文化线路

  “丝绸之路是由一个个文化景观串联而成,像一粒粒珍珠串联成串一样,丝绸之路的完整性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来自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的罗恩·范·奥斯指出,丝绸之路具有完整性的文化线路的特殊性。这正是论坛上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观点。

  丝绸之路作为典型的大型文化线路,其文化价值是由整条线路的文化景观共同支撑的。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蒂姆·威廉姆斯指出,线路总体远大于各组成部分总和,丝绸之路应划分为有总体框架概念连接的多个易于管理的系列性世界遗产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的杜晓帆教授也同意,丝绸之路是系统的文化网络,文化线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非物质文化研究保护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吕舟教授则提出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后整体和各个要素保护的问题。

  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孙华教授则提出学界与文化路线密切相关的“线状遗产”和“线性遗产”认识的缺失。孙华阐述了文化线路是由线状遗产组合而成的线性遗产累积而成的,是由特定交通线路为基础串联起来的呈线性分布的文化遗产的集合体。其保护应视文化景观类型、特点不同而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和手段。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也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契机。“向西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夏文斌如是说。

  论坛进而讨论丝绸之路如今的保护工作,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提出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采取“文化先行,全面推进经济合作”的方针。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孙建荣强调了高等教育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则强调博物馆对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开发保护的国际视野

  丝绸之路的保护开发有赖于国际的交流合作和当地的广泛参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也结合本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为丝绸之路的保护开发建言献策。

  遗产保护应由传统的景泰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为根植于日常生活的结构性动态保护方法,法国文化与宣传部国家遗产总监艾伦·马里诺斯结合法国大型实体遗址卢瓦尔河谷和圣雅克线路的保护案例提出上述观点。回顾美国国家公园和国家遗产区域的案例研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兰德尔·梅森教授提出:“自然景观是地域也是思想。”他强调文化景观是可应用的知识框架,应当重视文化系统的保护,保护景观文化的多样性。

  在大型文化路线保护开发的实际操作方面,国际也不乏取得突出成果的案例。以印加小径为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遗产与艺术专业时间研究所的桑迪·布莱尔教授则介绍了对文化性、复杂性的地区文化线路的新方法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熟,丝绸之路的保护也有待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来自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的艾伦·特纳提出“新丝绸之路”的设想,即不拘泥于形式、媒介、载体,建立起国家间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文化交流机制。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学艺研究部的宣承慧女士则以超协力(电子协作)的视角,提出建立丝绸之路图像学研究大数据,丝绸之路图像池等建议。

  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曾经为亚欧非地区文化、宗教、艺术、技术等的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如今通过对其价值的认识,各国联合申遗,以及对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法的积极探索,丝绸之路又将为跨文明的交流对话奉献力量。

  专题链接:北京论坛2014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北京论坛(2014)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