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筑牢“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坚实防线

王甲

2014年11月20日13:3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邓小平同志曾讲,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中央以上率下、大抓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将全面部署展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干部与“四风”渐行渐远、与群众“鱼水深情”正在回归。这样纯洁党的肌体、净化党员队伍,就能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力保证中国社会长治久安,进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中央对腐败这一“毒瘤”零容忍、出重拳,打虎扫蝇成绩斐然,赢得百姓真心拥护。面对“能抓多久、怎么长抓下去、如何既治标又治本”等疑问,如何既拔毒苗、又除土壤,应成为每名有爱党、忧党、护党之心的党员干部的思考内容。

“不能腐”必须扎紧笼子、捆住“签字的手”。特别是“一把手”,因为有了签字权、决策权,难免成为“一言堂”;各级领导在自己的分管领域也从来都是“说一不二”,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最终很可能导致部分官员徇私枉法。“笼子”太松、自由度太大,必然导致签字随意、用权自如,以至于在位置上时间越长,越容易为所欲为。要真正把干部的“权力清单”列出来,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字能签、什么字不能签,都要有个章法,不能领导一张嘴、下属跑断腿,更不能大笔一挥、钱如流水;真正把“制度机制”硬起来,有些领域制度很多,条条框框不少,看起来“法制建设”成效斐然,但往往严下不严上、治法不治官,“依法行政”变成了“官”依法管“吏”、“吏”依法管“民”,要把官、吏、民各类人员都放在一个没有所谓“钥匙”可以 “随意开关”笼子里,确保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不敢腐”必须打开窗子、管住“窜动的腿”。 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有些规定立起来,为什么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根本还在于没有“公开”,并没有公示在大街上、烙刻在人民群众心中。一个市长有多大权力、一个办事员有多大权力,应该如何行使权力,老百姓从来不知道、或者知道也仅仅是个大概。一方面,要把权力行使置于“阳光”防腐剂下,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公示不危害国家安全、不涉及敏感事项的行政执法内容,敢于充分利用媒体曝光不作为、乱作为的公职人员,发挥强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要看到各级干部得到提拔的想法不容否定,但因此上蹿下跳找门路、搭天线,自然不可能靠合法收入。为此要提高百姓“口碑”、群众公论在考量选拔官员中的因素比例,不能让官员只由上级指定,一切都是组织部门说了算,以至于“带病提拔”、边被骂边提拔的现象层出不穷。对乱提拔、提拔后发现“有病”要追究最初“体检者”的责任。

“不想腐”必须找准根子、守住“驿动的心”。心理因素是官员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环境都这样,我能怎么办?”“收入还不如一起打交道了老板、不贪点不合情理。”“反正鞋也湿过了,多踩几脚也无妨。”“家里付出那么多供我到这个岗位,我也该多占些回报他们”等等心理大量存在。守住“驿动的心”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单靠理想信念教育已经不够。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一方面要构建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不能让广大干部特别是优秀干部有“如果没有灰色收入,就吃亏很多”的感觉。进入干部队伍,虽然不能够发财,但要保证在社会价值评判中处在中上等以上的位置,能够真诚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另一方面要采取宪法宣誓、统一服装、授予各类荣誉称号等方式,提高公职人员为社会服务的荣誉感,增强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归属感,树立成为国家公务人员的成就感,确保公职人员“名” “利”需求得到适当满足,实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向“一人当官全家光荣”的转变。(作者单位: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娟)
相关专题
· 学习思考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