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中国与世界:传统、现实与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北京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落下帷幕。联合国秘书长高级顾问伊克巴勒·里扎(S. Iqbal Riza),美国前卡特政府高级顾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米塔伊·埃茨昂尼(Amitai Etzioni),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科菲 安南基金会特别顾问拉明 西塞(Lamin Sise),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叶茂林,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等出席闭幕式。闭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主持。
图:2014北京论坛闭幕式现场。
阿米塔伊·埃茨昂尼首先作了题为“国与国:共建全球社区(Toward a community of nations)”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关注和谐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而这需要全世界人们从不同的背景出发,以不同视角、开放对话的方式共同讨论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他指出,以往局限于民族、国家范畴来决策的模式只会导致情况恶化。随着世界日益全球化,出现了很多全球性问题,但缺乏全球性的解决能力,缺乏全球性的对话,缺乏有效的国际体系来克服大家沉迷于本民族的观念束缚从而导致了问题的无解。最后,阿米塔伊 埃茨昂尼教授用一个寓言来说明全球社区的重要性。“有两个人争论,什么时候是黑夜的终结和黎明的开始。一个人说,去观察四条腿的动物,如果你能分辨出它是绵羊还是山羊,那么天就亮了;另一个人说,不对,应该去看一棵树,如果能分辨出它是橄榄树还是核桃树,那么天就亮了。他们去找智者,智者说,你们都错了,应该去看人,如果找到一个女人,无论她是黑人还是白人,你都认为她是自己的姐妹;如果找到一个男人,无论他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你都认为他自己的兄弟。那么黑夜就已过去,黎明已经来临。” 阿米塔伊 埃茨昂尼教授的报告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图: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米塔伊·埃茨昂尼(Amitai Etzioni)作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后,朴仁国致辞。他指出,北京论坛开办以来的十一年里,国际局势表现出三个大的历史趋势。首先是长期以来的全球性危机,比如能源问题、食品危机与气候变化等,而这些全球问题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变得更加凸显并更为错综复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独立解决,而汇集了东西方智慧的北京论坛为国际间的高端对话提供了有效平台,无疑承担起了时代的使命。其次是数字时代的到来与挑战。朴仁国指出,北京论坛开办以来的十一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膨胀并呈现指数增长的急剧变化,大数据、物联网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各个国家,尤其是美国、中国等大国更应提高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感,展开积极有效的对话。当然,中国经济与政治地位在近十年里迅速崛起,而亚洲在世界格局中也从边缘走向中心。作为国际舞台上日益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亚洲的崛起则意味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加强东西方各国交流与合作则是其中的必由之路。朴仁国先生最后引用中国的古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希望北京论坛成为大家共襄盛举的平台,为人类共同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图: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致辞。
叶茂林在致辞指出,北京论坛在过去十年间,学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北京市乃至中国教育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一张闪亮的名片,而2014年作为北京论坛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在分论坛设置与主题的选择上都紧扣时代脉络,极具前沿性与现实意义。在“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这一主题下,北京论坛汇聚起一大批国际政要与学界领军人物,就关涉人类发展的重大话题展开研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引领了中国教育与高端学术的发展。因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论坛的发展,衷心祝福论坛将越办越好。
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叶茂林致辞。
最后,柯杨致辞并发布第十二届北京论坛的有关信息。她首先对来自全世界300多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她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剧烈、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国历史传统厚重,经济总量庞大,人口众多、地域发展多元,为国际学术界对发展道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富矿。关注中国当代现实问题,并进而将触角延伸到中国经验与其它文明传统的比较、对话,从而贡献于世界的和谐发展,这是北京论坛实现其远大抱负的必由之路。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北京论坛,积极推动人文学术与世界交流,向全球知识界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柯杨说,当前北京大学正在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北京论坛正是北京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助推器。北京大学承诺,将继续对论坛的发展给予全力支持,也诚邀北京论坛的新老朋友、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进论坛的发展,为最终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贡献力量。致辞最后,柯杨代表北京论坛主办方诚挚邀请全球学者对第十二届北京论坛(2015)的议题提出建议,贡献智慧和力量。
至此,第十一届北京论坛(2014)正式落下帷幕。在两天半的会期内,来自全世界的三百多名专家学者在北京论坛的平台上,就各自领域所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贡献才智。本次论坛共举办了九场分论坛和两个专场,就“崛起中的中国与邻国:化解分歧、增强合作”“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国家与国家治理:中国与世界”“汉学范式与中国问题研究”“面向新型城镇化的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中的审视:中华秩序的理想、事实与想象”“古今丝绸之路:跨文明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大都市圈的和谐发展与共同繁荣”“哲学中的情与理:传统、现实与未来”“寻找新的平衡——学生保护生物学会议”“人类与海洋”“社会投资与影响力评估”十一个议题进行了讨论。(文/何萍 程梦稷 陈圆圆)
相关专题 |
· 北京论坛(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