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城市历史景观保护计划”保护计划负责人吴瑞梵(Ron van Oers)发言。 黄策舆 摄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朱书缘) 今天下午,北京论坛(2014)分论坛“古今丝绸之路——跨文明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北京大学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城市历史景观保护计划”负责人吴瑞梵(Ron van Oers)教授在论坛上指出,丝绸之路的保护不仅仅是展现文化古迹,更多的是认识和欣赏到丝绸之路的价值,要用综合性的方式来保护丝绸之路的遗迹。
吴瑞梵说,要关注到所有参与到中国丝绸之路的各个方面的保护,研究的出发点就应该采用综合性的全面的研究方法,不仅仅是只是展现一下文化古迹,更多的是认识和欣赏到丝绸之路的价值,还有它全面而言的文化历史性,许许多多的因素应该被我们加以考量,不应该仅仅看到实体存在的场所,也许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一些辅助的景观,而所有这些才能够完整的解读丝绸之路的真正意义。这是欧亚大陆上在新疆能够看到的场景。
在我们讨论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了文化遗产面积的扩大,以及保护种类的增加,我们相信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于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扩大了,并且我们现在识别文化价值的方法更为精细了,认识到一些非物质的方面,并且采用一种更为综合性和全面的方式考察它的价值。除此之外,现在更多的关注力放在了更大的自然背景下,如何来保护一个很大的文化线路,那么文化线路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实体存在的。很显然文化线路的非物质方面比物质方面更为重要一些。
因此,在我们看来文化线路应该不仅仅是文化景观,它应该被我们看作是一个物质和非物质遗迹的中间点,它既包含着物质也包含着非物质,因此要一种综合性的方式来保护丝绸之路的遗迹,吴瑞梵说:“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纪念的物体和场所,还应该考虑到非物质的或者文化线路分散的因素,正是在这些传播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包括所有的人类活动和丝绸之路所产生的人类活动,比如政治、商业、科学、宗教、文化等。中国现在已经采用了这样综合性的方法,考虑到绿洲、农业系统、工程、交通、人们的避难场所、祈祷场所、入天空间,以及用于冥想,交易的场所、休息的场所、市集、驿站,还有不同的领土之间的中间点,还包括了军事上的要塞、碉堡、信号塔、联系塔等等”,作为保护和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被收录的存在的建筑物和场所,所以一再强调进行完整的考量。
相关专题 |
· 北京论坛(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