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全民守法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连线】
民事案件当事人 潘会军
审判员 王玲
10月29日上午,潘会军再次走进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人民法院立案大厅。这一趟,他是来咨询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立案情况。他是一起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他对四中全会提出的:“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诚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有着深切地体会,他说:“法治跟我们每个人都分不开,遇到协商不了的事情,还得靠法律!”
记者:是怎样的经历让您有如此深切的认识?
潘会军:我讲一下我经历的诉讼案件吧。2012年,我在杭锦后旗的一家医院做了个小手术,但术后拍片发现有一个螺钉没有取出,导致左尺骨二次骨折。2013年,巴彦淖尔市医学会将这次事故鉴定为四级医疗事故,医院承担全部责任。后巴彦淖尔市中医院鉴定,这次医疗事故给我造成十级伤残。我多次找医院协商赔偿不成,又经杭锦后旗医疗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无奈之下,我将医院告上了法院,经过双方举证、开庭审理,法院最终支持了我的全部诉讼请求。
我三番五次找医院、找医疗调解委员会协商,但维护不了权益,浪费了大半年的时间,身心疲惫。起诉前有人劝过我,打官司很麻烦,怎么也得一两年。但事实是,只用了3个月,我就拿到了判决书,而且每一个程序法官都给我们双方解释得清清楚楚。经历了这次案件,我深信,还是要相信法律,依赖法律。
记者:作为这起案件的主审法官,您认为如何才能让公民感受到法律的权威?
王玲:每一名普通的当事人,可能一辈子仅经历一两次诉讼过程,那么此次诉讼的公正与否将直接影响他对国家司法审判的直观印象。他对于司法的评价也可能会变成:“我的某某案子是什么情况,现在我们国家整体的司法情况其实就是什么什么情况。”无数个个案,无数个当事人对于案件的评价跟印象构成了公众对国家司法活动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而法官的使命,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记者 黄永锐 通讯员 安水兰)
相关专题 |
· 聚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